联合资信-生猪养殖行业观察及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220126

《联合资信-生猪养殖行业观察及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220126(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资信-生猪养殖行业观察及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220126(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2021年以来,猪周期进入下行通道,生猪产能加速释放,猪价持续下跌。 2021年6月起,生猪养殖企业收益击穿成本,行业进入亏损状态。 2021年,生猪养殖企业陆续出现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情况恶化、债务负担加重等情况,部分企业信用级别或展望下调,但未发生实质性违约。 2021年,行业内新发债券规模同比大幅增加,到期规模远小于发债规模,呈现直接融资净流入态势。 考虑到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短时间内出清低效产能及需求增长影响有限,预计猪价仍将低位徘徊至2022年上半年,此后有望迎来猪周期上行拐点;在生猪养殖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前,需关注行业内企业信用状况。 本轮周期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生猪养殖户将进一步出清,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行业格局将有所优化。 行业展望本轮猪周期于2021年初进入下行通道,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猪价下行和成本上涨双重压力。 考虑到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短时间内出清低效产能及需求增长影响有限,预计猪价仍将低位徘徊至2022年上半年,此后有望迎来猪周期上行拐点;在生猪养殖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前,需关注行业内企业信用状况。 本轮周期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生猪养殖户将进一步出清,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行业格局将有所优化。 上游原材料与成本方面,2021年冬季,拉尼娜天气抬升中国小麦种植成本及价格,未来一段时间内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作用下降;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粮食作物种植成本整体提升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玉米和豆粕等原料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此外,非洲猪瘟疫情等不确定性事件对生猪养殖企业在中间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障和疫情防范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战。 生猪产能和猪肉价格方面,2021年6月末,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本轮猪周期最高点;2021年7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虽小幅减少,但截至2021年11月末仍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能繁母猪存栏指标领先于生猪存栏指标约10~12个月,预计中国生猪高出栏量情况将延续至2022年春夏,与出栏量负相关的猪肉价格届时有望迎来拐点,猪周期出现上行机会。 此外,受冬季需求增加及双节临近等因素影响,2021年四季度猪价小幅回升,短期内可能造成中小养殖户出清低效产能意愿降低;双节消费需求增加对猪价回升支撑力度不足,猪价可能于2022年春节后再次下行,生猪出栏量下行及猪价上行拐点或将延迟到来。 行业内企业运营与信用状况方面,在成本高企及猪肉价格低迷的双重背景下,在周期拐点出现后,生猪价格预计在调整在一段时间后反弹至生猪养殖企业盈亏平衡点,届时行业内企业才会陆续实现扭亏为盈。 2022年上半年行业将延续低位调整,考验着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和资金周转能力,需关注竞争力相对不足企业的信用状况。 政策方面,2021年以来,国家密集的收储行动和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在助推生猪产能常态化方面的激励和深入细化调控监测。 同时,对规模化猪场的产能监控和支持政策,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减小周期波动振幅。 行业发展方面,本轮猪下行周期进程中,生猪养殖企业面临亏损程度加深、盈利能力下降、营运现金流紧张和再融资能力弱化等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可能性加大,而具有成本优势的头部猪企度过周期底部的能力更强,并能在周期低谷储备产能、蓄力新周期的盈利增长;因此,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猪周期造成的行业波动纵深可以进一步平滑。 此外,生猪养殖企业下游的产品形式呈多元化发展,“调猪向调肉转变”。 生猪养殖企业可通过新增屠宰产能以及延伸产业链,或通过兼并、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向食品初加工、深加工纵深发展,并衍生出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等新业态。 通过以上方式,有助于生猪养殖企业安全度过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