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利率债周报: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启示-220123

《山西证券-利率债周报: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启示-220123(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证券-利率债周报: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启示-220123(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债市回顾:利率曲线下行。 在央行降息以及发布会明确宽松的推动下,各期限无风险利率均有明显下行。 其中,10Y国债利率单周下行超过8bp,向下逼近2.7%关口。 10Y国开债利率下行接近15bp,由3.1%附近下行至2.95%附近。 无论是国债还是国开债曲线,短端利率下行幅度均大于长端利率,利率曲线斜率重新陡峭化。 1Y国债利率下行幅度超过17bp,1Y国开债利率下行幅度接近25bp。 从资金面来看,央行在降准释放1.2万亿后的次月,MLF就超额续作,上周资金面较月初已有明显缓解。 债市策略:政治局会议对债市偏利好。 从2018年至2019年一季度,中美货币政策曾有约5个季度的分化。 其中,美联储在2018年按照每季度25个基点的速度稳步持续加息,我国央行则在2018年-2019年Q1进行了四次降准。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后是中美经济周期分化。 2017年底特朗普减税法案颁布后美国经济增长表现较为强劲,失业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但2018年,由于前期金融去杠杆政策较为激烈,社融同比在2018年出现大幅退坡,叠加贸易战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在2018年开始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也对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 中美10Y国债利差在2018年持续收窄,最小时利差小于25bp,较2017年底收窄幅度超过120bp。 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下半年快速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从6.3附近快速上行,在2018年年底接近关口“7”。 从事后的结果看,中美利差收窄或多或少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2019年上半年,央行一度暂停降准超过半年,直到2019年9月才重新开启降准。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结束于美联储开始降息,而在降息之前,市场就开始交易美联储降息,美债利率也开始下降,中美利差重新走阔。 回顾2018年-2019年Q1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过程,我们得到一定启示。 首先,两国货币政策可以在若干个季度内出现分化。 其次,分化的背后是两国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 第三,中美利差收窄到一定程度后,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以及汇率造成影响。 同时,我们也认为,本轮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上一轮分化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当时美联储已经处于收紧周期的末期,主要经济数据虽然强劲,但已现疲态,所以最终美联储政策由紧转松,趋同于国内货币政策。 而本轮分化或处于美联储收紧周期的前期,后续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时间或更长。 当前利率水平已包含再次降息的预期,短期或转入震荡势。 随着央行发布会释放了明确宽松信号,市场开始交易再度降息,长端利率目前已经开始逼近2.7%。 我们认为,虽然再度降息是大概率事件,但从历史经验看,短期连续降息的概率不大,下次降息的窗口可能出现在3-4月份。 利率大幅走低后,可能会出现获利了结的情况,在未有新的更明确放松信号下,未来几周利率或转入震荡势。 节前最后一周,预计央行会进行14天期逆回购,同时部分期限资金利率或有波动。 不过从央行超额续作MLF的操作来看,央行有保持资金面稳定偏宽松的意向,节前资金面风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