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四季度复苏显韧性,经济拐点不远-220120

《浦银国际-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四季度复苏显韧性,经济拐点不远-220120(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四季度复苏显韧性,经济拐点不远-220120(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回顾全年,经济复苏边际放缓、但韧性较强。 作为疫情暴发后首个复苏之年,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略高于我们的预测(7.9%)和市场预期(8.0%),较2019年的两年年均增速达到5.1%,处于5-6%的潜在增长区间。 受基数效应、洪涝灾害、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1年各季度的实际GDP同比增速呈现“逐季回落”的特征,四季度降至全年最低(4.0%),但仍然好于市场预期(3.3%)。 此外,四季度名义GDP也明显高于2011年以来的线性趋势,显示出经济增长的韧性。 综合来看,第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和历史趋势,是导致2021年GDP增速的实际值略高于我们预测的主要原因。 从全年来看,第三产业复苏较慢;单看四季度,第二产业增长显著。 2021年,就全年增加值的两年年均增速而言,代表制造业与建筑业的第二产业(8.9%)的恢复程度最好;第一产业(8.5%)的恢复程度次之;代表服务业的第三产业恢复最慢,增速(7.0%)低于整体经济(7.8%)。 单看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两年年均增速为10.1%,显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为7.0%)。 最终消费作用显著,出口韧性仍强,投资的增长贡献率在负区间进一步下探。 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显著,对实际GDP同比增速的贡献率逐季提升,四季度升至85.3%。 出口延续了较强韧性,四季度贡献率升至26.4%,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随着流动性的边际趋紧,资本形成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季下降,四季度的贡献率进一步下探至-11.6%。 展望未来,中国稳中求进。 正如我们在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中所论述的,今年将是中国经济稳增长叠加长期高质量发展之年。 其中,最明显的是,伴随财政及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回升,尤其是涉及绿色经济和高端制造相关的基础投资。 经济复苏边际放缓,导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缓,并带动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持续下行。 除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和财富效应减弱压低了消费复苏(详情请见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收入效应减弱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正进一步显现。 伴随整体经济复苏的边际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1年的增长“逐季趋缓”,四季度的同比增速降至5.4%、两年年均增速降至6.3%。 受此影响,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持续下行,四季度同比增速和两年年均增速分别降至8.6%和5.8%。 收入和消费的增速差值收窄,额外储蓄有所回落。 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回落,两者的增速差值大幅收窄。 就两年年均增速而言,差值到2021年四季度已收窄至0.4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人均储蓄出现显著回落,2021年四季度降至205元(当年一季度为723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 如果以13.93亿人口进行估算的话,2021年的额外储蓄比之前三年的平均值多出2.12万亿元,约占2021年GDP的1.8%。 从稳中趋缓到稳中求进的拐点。 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是稳中趋缓,我们预计经济拐点在2022年一季度到来,全年的经济复苏将呈现稳中求进的特征。 在经济拐点来临之前,我们认为需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的四个方面:工业趋稳,投资分化;疫情影响下,不均衡的双引擎复苏;通胀压力可控;社融增速筑底回升,信贷增长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