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与新冠药产业链仍是配置主旋律-220123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与新冠药产业链仍是配置主旋律-220123(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与新冠药产业链仍是配置主旋律-220123(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上周医药跌幅第一,主要是前期涨幅过大的新冠产业链和中药回撤较大。 从近期市场情绪看,悲观的预期是医药变为“公用事业”。 我们认为,这是对医保谈判、院内自费药的价格谈判,放大了悲观情绪。 长期强压政策能否继续加码,我们保持对医药乐观的态度。 从全年来看,美欧货币政策收紧和国内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投资的两个关键要素。 美欧开放,对在美欧新冠疫情中受损的产业链是有修复的,包括非新冠的中间体、原料药、设备和诊断等。 国内不确定性,来至于疫情管控节奏和消费能力的回升。 熊市中消费的确定性增长有防御能力,但消费的持续低迷将影响消费增长。 消费低迷是短暂的,政策的发力点包括减税等惠及民生的空间很大。 上半年非新冠医药投资依然焦距八字方针:消费成长、深度价值深度价值:估值足够低、股价位置低、筹码结构好,有投资逻辑预期上的变化。 估值低的行业有中药、血制品、药店、传统中化药大公司和流通等,选择未来预期变化有想象空间的领域。 中药消费品和消费型医械,是我们选择的大方向,深度价值和消费成长结合比较好的也多是这两个赛道。 中药看好的逻辑更加强化,一是寻找“茅、片”等资源品;二是(类)OTC消费品明确向上;三是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很大,但能不能匹配高估值,要看未来支付端医保干预;四是处方药,医保支持也将逐渐明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药的Bigpharma已经走出来了,多个独家品种战略,开始新一轮成长。 上周《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考核“中治率”,中治率系指中医医疗机构住院中药饮片、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成药三项收入之和占住院医疗收入比例,类似于考核“药占比”执行,是对去年底国家政策出台后的迅速执行。 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分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对未获得国家中药配方颗粒编码的品种,可临时按照中药饮片编码结算费用。 未来大概率配方颗粒的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对应饮片报销价格为基准执行,配方颗粒增长空间打开。 政策的执行对于中药投资逻辑三和四是长期利好的。 新冠疫情相关:关注口服特效药产业链的去伪存真上周新冠产业链公司跌幅最大,第一是诊断产业链,预期美欧将很快放开,对诊断业绩的不可持续性;第二,口服特效药及其中间体产业链概念股大幅回落。 我们认为,目前最值得期待是两点:一是国内口服新冠用药的问世;二是辉瑞特效药Paxlovid带动的上游中间体产业链。 辉瑞Paxlovid被药品专利池组织(MPP)授权生产后,上游中间体的用量预计将是目前规模的3-6倍,加上后续如日本盐野义的3CL上市等,上游3CL通用型中间体需求将爆发式增长。 重点关注公司:中药:资源型,健民集团、中新药业;(类)OTC消费品,华润三九、福瑞股份等;中药Bigpharma,以岭药业、济川药业、步长制药等。 消费型医疗:鱼跃医疗、正海生物等。 新冠口服药相关:金城医药、君实生物等。 大药企:华东医药等。 创新与海外产业链:楚天科技、新产业等。 其他:人福医药、科伦药业等风险提示:短期上涨过快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政策执行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