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

上传日期:2022-01-18 18:17:42 / 研报作者:匡培钦2022年交通运输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pdf
大小:309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

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中国中冶-601618-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工程总包业绩稳健,资源开发贡献利润新增量-220117(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导读中国中冶为全球顶级冶金工程承包商、运营商,国内基建主力军。

短期维度看,在手有色矿产资源贡献业绩弹性、增厚估值;中长期维度看,一方面受益“双碳”战略,冶金工程建设及运维业务有望实现高成长,另一方面,发力“投建营”带动业务模式转型,持续增厚运营资产,打开新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历史复盘:红色基因,化危为机,高质发展1)新中国“钢筋铁骨”奠基者:公司旗下中国三冶成立于1948年,参与新中国首个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厂建设,被誉为“中国冶金建设摇篮”。

2008年,中冶集团发起设立中国中冶,2009年中国中冶实现上海、香港两地上市;2)回归主业,重塑“冶金建设国家队”:受金融危机、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和多元化等“三期因素”叠加影响,2012年公司业绩出现大额亏损,2013年起践行“聚焦主业”战略;3)聚焦主业,高质发展:“十三五”期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稳步增长,CAGR分别+16.2%/+10.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同比高增30.4%/33.0%,业绩亮眼。

压舱基石:冶金工程再创业、非钢工程发力“投建营”冶金工程发展稳健,或深度受益“双碳”战略。

1)营收&新签同步快增:“十三五”期间冶金工程营收CAGR+17.4%,占工程承包业务比重约1/4。

17-20年,冶金工程新签CAGR+22.1%。

2)全产业链优势显著,“双碳”目标催化建设新需求。

公司旗下拥有3家地勘院、3家国家级冶金研究院、11家冶金设计院、16家冶金建设企业,掌握钢铁行业8大部位核心技术,形成集团兵作战能力。

“双碳”目标催化下,公司21H1新签冶金工程合同额981亿元,同比高增57.7%。

非钢工程“投建营”模式引领,运营资产迎扩容。

1)房建、基建:公司灵活应用ABO、EPC+F等新融资模式参与片区项目开发,20年全年中标投融资类经营项目金额872亿元。

2)生态环保、水务:截至20年末,公司在手运营水务项目27项,总设计处理量达262万吨/天;截至21H1末,公司在全国大型焚烧发电咨询设计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60%。

受运营资产带动,公司20年末特许经营权合计94.2亿元,同比增长24%。

截至21H1末,公司特许经营权合计99.7亿元,规模可观。

锦上添花:冶金装备强化整合,资源开发贡献业绩成长动能装备制造:冶金装备特色鲜明,钢结构受益“双碳”有望高成长。

1)设备制造,公司拥有装备制造基地共22家,代表产品为烧结机、环冷机等冶金产品,并规划打造了中冶装备产业园区。

21H1,装备制造实现营收60.7亿元,同比+26.5%;2)钢结构,至20年底,公司拥有钢结构制造基地32家,设计产能达165万吨。

资源开发:全球布局矿业资源,新能源基础材料业务闪亮点。

21H1,公司在产矿山项目合计利润10.9亿元,较20H1扭亏增盈11亿元,较20年增长+150%。

房地产开发:战略布局重点城市群,多元业务体系引领城市运营开发。

公司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重点发展区域,21H1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获取土地7宗,计容建筑面积88.80万平方米,超过2019及2020年全年成绩,凭借“一主N翼”多元化业务体系,形成独特城市运营模式。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