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

上传日期:2022-01-16 23:20:50 / 研报作者:周岳肖雨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pdf
大小:113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

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债市冷思考系列一:基建的分歧-220116(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财政发力稳增长背景下,基建投资回升的趋势确定,但市场对于反弹高度存在较大分歧。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基建投资增速预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供投资者参考。

资金来源预测法可能明显高估。

市场在预测基建投资规模和增速时,往往根据资金来源情况进行推算。

2015年起,基建投资增速和资金来源增速明显背离,资金缺口主要和“各项应付款”科目有关,即项目方对工程施工方的资金占用。

在基建投资不断减速背景下,资金缺口项规模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9年,资金缺口项同比增长19.2%,拉动当年基建投资约3个百分点;而2020年资金缺口规模回落,拖累当年基建投资1.2个百分点。

资金缺口逐渐收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继续低于资金来源增速。

2020年“各项应付款”科目规模下降和2019年后出台的“政府投资项目禁止施工单位垫资”和“规范建设领域用工及工资支付规范”两大政策有关。

“各项应付款”造成的资金缺口将继续收窄,导致资金来源预测法存在明显高估。

专项债资金的拉动作用有多大?按照两年左右项目施工期的假设,我们将2017年以来新增专项债资金平滑到每个季度,进而计算出每个季度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的贡献。

乐观情况下,一季度专项债资金预计拉动基建投资7个百分点。

但参考历史经验,最终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专项债的拉动作用,原因在于专项债资金占比最高时也只有25%左右,基建最终表现主要由占比75%的其他资金分项决定。

7个百分点的理论贡献可能要“打折”。

通过梳理部分新增专项债项目信息披露情况,我们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不少新增专项债对应的是在建项目,资金到位后可能需要先解决项目遗留的“垫资”“工程款拖欠”等问题,能够形成的新增实物工作量大幅减少。

二是新增专项债逐渐用于补充配套资金,形成的增量资金来源有限。

以史为鉴,2019年基建发力不及预期。

2019年和今年面临相似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

2018年下半年以来积极财政稳增长诉求不断上升,2019年财政支出强度大幅提高,一季度支出进度明显,专项债资金使用规模达到2018年同期的3.6倍。

但2019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不足3%,全年增速也仅略高于3%。

从结构上看,症结在于公共设施管理业。

尽管燃气生产供应业、铁路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投资增速弹性较大,往往成为基建发力的“亮点”,但由于规模较小,对于总体基建投资的贡献较小。

从规模占比看,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个子行业影响较大,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占比超过36%,三者合计接近四分之三。

2019年一季度道路运输业增速高达10.5%,但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同比下降7.6%和0.6%。

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低迷,主要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有关。

小结:我们认可今年基建回升确定性较高的判断,但对比2019年“更加加力提效”的表述,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前提下,反弹高度可能低于预期,维持年度策略报告中全年基建投资增速3.5%的预测不变。

受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资金结转使用的影响,基建节奏上前高后低,一季度增速可能略高于5%,但达到10%的可能性较低。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上升倒逼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大幅放松,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