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Omicron突破国门,全球战疫将走向何方?-220116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Omicron突破国门,全球战疫将走向何方?-220116(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Omicron突破国门,全球战疫将走向何方?-220116(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本周聚焦——Omicron疫情现状及发展猜想,重视国内新冠小分子研发公司2022年1月8日凌晨,天津检出2例Omicron阳性病例,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出现Omicron变种本土社会传播城市。 截至2022年1月13日14时,天津本轮疫情累计报告148例阳性感染者,深圳、安阳、大连、珠海、北京等地亦先后出现Omicron感染病例,多地散发的新冠疫情再度燃起社会各界对Omicron的广泛讨论。 本周周报,我们从Omicron变异株造成感染的特征入手,总结全球多国真实世界疫情研究数据,对新冠疫情未来走向进行合理猜想,并对目前主流机制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全面梳理。 Omicron引发全球新冠疫情急速加剧。 变异株已扩散至全球138个国家和地区,造成2021年12月以来全球新冠新发病例激增。 多达50处的变异有超过30个位点集中于刺突蛋白,协助Omicron迅速在新冠各毒株全球大流行中占据优势比例。 Omicron蔓延迅速、致病较温和、免疫逃逸几率大。 特定区域感染能力的变化使Omicron毒株致病性下降、传染力提升,S蛋白区域的广泛突变赋予其对现有疫苗、中和抗体产生免疫逃逸的可能。 接种加强针可能是有效降低Omicron感染的手段之一,未来如果疫情扩散加剧,需尽快开发Omicron专属疫苗作为加强剂,进行大范围推广接种。 Omicron强悍传播力下“群体免疫”仍不可取。 世界各国间的互联互通无法避免,强传染性变异株的广泛流动成为必然,任何国家都无法在疫情浪潮中独善其身。 虽然Omicron致病性或许不及既往几种主流变异株,入院率、死亡率方面有较大幅度降低,但其强悍的传播力导致的短时间内大流行仍将对正常社会运作造成强烈冲击,“群体免疫”仍不可取。 本轮Omicron导致疫情中,美国仍处于传播加速期,需警惕医疗挤兑风险;英国在普遍传播后感染率已开始下行;我国“动态清零”正面临Omicron严峻挑战,今年防疫政策或将合理调整。 新冠小分子研发持续火热。 Omicron刺突蛋白的变异可导致中和抗体与疫苗作用下降,但对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影响较小。 “新冠疫苗+特效药”的防治结合手段才能真正降低病毒对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小分子口服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和商业开发价值。 二、医药板块创新药个股行情回顾:本周沪深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舒泰神、君实生物-U、前沿生物-U、众生药业、苑东生物。 后5的为华东医药、恒瑞医药、键凯科技、丽珠集团、贝达药业。 本周港股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君实生物、歌礼制药-B、云顶新耀-B、东阳光药、先声药业。 后5的为腾盛博药-B、沛嘉医疗-B、康诺亚-B、和铂医药-B、嘉和生物-B。 三、创新药行业中长期观点:近几年,政策刺激下资本涌入,国内迎来创新大风口。 我国的创新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属性,2017年10月8日,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开启了第一波创新浪潮。 叠加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药品谈判、医保动态调整机制等出台,从政策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了历史上由于研发资源有限、审评不规范&进度慢、招标效率低、入院难度高、医保对接难等造成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纲领性政策刺激之下,叠加近年科创板、注册制等推动,创新药赛道资本蜂拥,创新药企业融资加速,也引领了我国创新药投资进入大风口时代。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本推动下,国内创新崛起加速。 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国内陆续获批上市。 不可忽视的是,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我们已经慢慢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 我国目前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靶向药物同质化现象最为严重。 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 我们认为,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 单抗热门靶点未来同质化竞争将持续白热化,同质化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有技术沉淀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1)负向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