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

上传日期:2022-01-16 10:05:28 / 研报作者:张超宋子豪王宏涛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pdf
大小:73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机会在怀疑中孕育-220116(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一周行情国防军工(申万)指数(-3.06%),行业(申万)排名(25/31);上证综指(-1.63%),深证成指(-1.35%),创业板指(+0.73%);涨幅前五:中船科技(+21.02%)、新雷能(+13.40%)、旭光电子(+10.75%)、中航重机(+10.47%)、奥普光电(+8.86%);跌幅前五:华伍股份(-15.37%)、天宜上佳(-15.00%)、抚顺特钢(-14.86%)、四创电子(-13.05%)、景嘉微(-11.96%)。

重要事件及公告1月11日,富吉瑞公告,公司与北方广微及其股东广微控股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向北方广微增资同时受让广微控股持有的北方广微部分股权,上述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北方广微10%股权,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增强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和牵引作用,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1月12日,航空工业集团2022年工作会在京召开,在总结2021年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大局、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整体动员,对2022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1月12日,中国船舶集团披露,2021年中国船舶集团经营承接1301.5亿元/2598.4万载重吨,完工交船206艘/1708.1万载重吨,手持订单4195.3万载重吨,不仅超额完成年度指标,而且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5%、20.2%、20.5%(以载重吨计),位居全球各造船企业之首。

其中经营承接合同金额比年度计划翻了一番,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新纪录。

1月12日,中国船舶公告,公司拟通过与中船工业集团、中国动力共同对中国动力新设公司增资并且由该新设公司向中船重工集团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解决柴油机动力业务同业竞争问题。

1月12日,天宜上佳公告,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6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项目、碳碳材料制品预制体自动化智能编织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月13日,旭光电子公告,公司拟以561.32万元收购广州致烁商贸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旭瓷公司8%的股权,同时以1,052.47万元向旭瓷公司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注册资本3,450万元,公司合计持有目标公司50.43%的股权。

本次收购完成后,旭瓷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1月13日,中船科技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持有的中国海装100%股份、凌久电气10%少数股权、洛阳双瑞44.64%少数股权、中船风电88.58%股权和新疆海为100%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中国海装100%股份和新疆海为100%股权,并将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凌久电气100%股权、洛阳双瑞100%股权和中船风电100%股权。

1月13日,卫士通公告,公司与世纪华通孙公司盛趣公司签署《个人信息安全合规服务项目委托服务合同》,公司将为盛趣公司提供个人信息安全合规服务,保障盛趣公司能够建立并维持个人信息安全合规体系,服务期限为三年,合同总金额1.20亿元(含税)。

1月14日,中光学公告,公司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五九所、长安望江、湖南云箭等单位拟共同出资26.00亿元,设立杭州智元研究院有限公司。

其中,兵器装备集团以现金出资200,000万元,股权占比70%,公司、兵器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五九所、长安望江、湖南云箭等以现金分别出资1.00亿元,股权分别占比3.84%。

将有利于公司加强智能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链合作,开发新的市场领域,并能以杭州地区市场为依托,拓展其他市场。

1月15日,航发动力公告,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13日期间,航空工业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24,379,358股股票,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92%。

投资建议一、核心观点开年至今,军工下跌10.30%,行业跌幅第1,仿佛似2021年初(去年1月军工下跌10.20%)。

市场情绪急转直下,突变脆弱起来。

去年11月21日,我们在周报《共识和预期差》中提出几方面的隐忧,包括:(1)在以量换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对于产品、客户较为单一的公司,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我们认为较有可能2022年表现会较为集中);(2)2021年9月,我国PPI(+10.7%)与CPI(+0.7%)的“剪刀差”出现进一步扩大,对于军工行业,短期更难以将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处于中游环节的公司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逐步体现出来;(3)短期涨幅较大,获利资金有兑现需求;(4)共识程度较高,难以寻找预期差。

显然,以上几个相对不利的因素,是已知的,而非未知的不确定性。

当时市场整体是无视利空,热情高涨的。

然而,在当前市场风格由成长切换至价值,短期急速调整的情况下,市场又重新重视、仔细考量起一切可能利空的蛛丝马迹,并有过度担忧之嫌,于是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并且开始担忧2021年年报业绩的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2022年一季报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我们的观点是,当前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空”因素。

而在近期回调期间,其实更多的“利好”已在孕育(详情见后文):①军工央企陆续召开2022年工作会,凸显军工行业高景气度延续;②CPI与PPI“剪刀差”缩小,军工中游涨价压力缓解;③连续5年开年发布全军开训动员令;④地缘政治事件密集发生,随时可能刺激市场情绪;⑤国企改革进入攻坚之年;⑥年报业绩预告逐步披露,进一步提升军工行业的置信度;⑦减持压力已基本释放;⑧业绩和估值匹配,经测算,核心军工公司的平均PE当前对应2023年的30倍左右,对应2025年的20倍左右,行业整体估值不存在泡沫。

再次重申我们的中长期观点,我们倾向于认为,军工行业更可能是下跌有底的良性的“进二退一”。

当前时点,我们的判断是,目前大级别调整是不现实的,军工行业估值已经显得便宜,现已再次进入到具有性价比的配置区间。

面对非理性调整,当前阶段更需要一份理性与冷静,再度深调空间已有限,虽然信心恢复和风格转换尚需时间,但底部正在临近,已进入以时间换空间阶段,不宜过度悲观和盲目杀跌。

对于“利空”,我们在上期周报《不妨看看还有什么利空》中已经进行了如下分析:对于所谓的“利空”因素,莫不如正视并剖析之,是否是之前未知的利空,是否是真正意义的利空,若是对短期“利空”的认知偏差下导致的非理性下跌超跌,那岂不又是一次配置良机?基本面是矛亦是盾,牢牢把握矛持有盾,方可下跌时心中有底,并敢于择机采取进攻,坚持基于价值的独立思考、判断和坚守,才能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

那么,利空几何,一一来看。

①稳增长背景下带来的风格切换新能源、军工领跌,地产、家电领涨,在稳增长的背景下,近期呈现出风格切换之势,同时,军工行业确定性增长的比较优势逻辑,短期也确实有所削弱,这一点需要承认。

然而,我国正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军工是少数的高景气赛道之一,既称作比较优势,那么即是动态的,某个阶段的短期弱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持续增长是确定的,长期看比较优势依旧是显著的,如此硬实力才是真底气。

②美国流动性收紧海外流动性有收紧之势,而我国流动性向宽松发展,我们认为,海外流动性收紧对A股的冲击是短期的,我国流动性宽松的支撑下,整体市场风险偏好还是有利于军工行业。

③影响军品价格和利润率的因素以量换价带来利润率略降、缓降,但利润依然维持快速增长,这一因素可以认为pricein。

除了价格因素,军队装备采购流程、主机厂利用社会化产能、降低民参军门槛等方面,目标共同指向提高军工行业整体效率和能力。

因此,将某一政策或因素仅仅理解为对军工行业的限制和利润水平的降低,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诸方面因素,都是为了满足空前旺盛的军品需求,而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供给主体,给予其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及尽可能的激励空间,从而保证军工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健壮性和高效性。

更多的“利好”正在孕育过程中:1、军工央企工作会陆续召开,凸显军工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十大军工央企作为我国军工行业各细分板块的核心参与者,其业绩增速对军工行业整体景气度具有指引意义。

从航空工业集团披露的2021年业绩及2022年经营业绩及改革目标来看,2022年,军工行业整体业绩有望延续“十四五”首年的增长态势,改革持续深化有望带来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2022年1月12日,航空工业集团2022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在总结2021年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大局、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整体动员,对2022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其中,包含以下要点:经营业绩方面:①2021年航空工业集团超额完成既定目标2021年,航空工业集团2021年,航空工业集团实现全年净利润168.3亿元(+8%)、利润总额219.9亿元(+6%)、EVA103.5亿元(+23.7%),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实现“2323”均衡交付。

②2022年航空工业集团业绩目标延续了2021年的同比增速2022年,航空工业集团目标实现净利润182亿元(+8.14%),EVA108亿元(+4.35%),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增速相匹配。

改革方面:①2021年改革攻坚实现阶段性成效2021年,航空工业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34万元(+12.6%),完成改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