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手术机器人系列报告一,手术机器人方兴未艾,迎来行业底部布局机会-220115

《开源证券-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手术机器人系列报告一,手术机器人方兴未艾,迎来行业底部布局机会-220115(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手术机器人系列报告一,手术机器人方兴未艾,迎来行业底部布局机会-220115(44页).pdf(4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手术机器人切实解决临床需求,行业处于初期,未来成长空间达数百亿临床需求方面,手术机器人是集成众多学科,应用于大部分临床术式的医疗设备,具有微创操作、灵活度高、三维高清成像、滤震、学习周期短、减少辐射等优点。 随着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我们认为行业操作标准将更替,未来将重新定义手术操作。 卫生经济学方面,应用手术机器人能精简医护人员数量,手术整体费用并未大幅增长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降低手术难度、减小创伤、提升手术质量。 行业发展阶段方面,行业内诞生了诸如直觉外科(2000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达182倍)、美敦力、史塞克、微创机器人等业内领先公司,形成了以耗材和服务费收入为主,系统收入为辅的商业模式,目前在国内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空间方面,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83亿美元,美欧市场占比76.5%,中国仅占5.1%,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预计到2026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增至336亿美元。 国内手术机器人2020年市场基数为4亿美元,预计至2026年达到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2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4.3%。 政策导向+医保加持+产品力提升+5G远程创新术式,促进行业迈向繁荣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被列入重点支持方向。 鉴于手术机器人费用偏高,京沪等地相继出台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大幅降低手术机器人应用门槛,我们认为这类地方政策未来在其它地区存在较大推广可能性。 截至2021年底,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国产手术机器人相关的创新医疗器械3项,国内企业在产品力及创新术式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我们坚定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手术机器人行业将迎来繁荣发展。 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市场,其它各领域手术机器人百花齐放全球来看,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占据主导,预计到2026年,腔镜市场份额达180.1亿美元,骨科手术机器人达46.9亿美元。 以达芬奇手术腹腔机器人为例,目前全球装机5989台,年收入43.6亿美元,扣非后净利润达10.6亿美元。 我们认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腔镜和骨科仍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和投资领域。 其它领域,如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均有相关上市公司布局,建议积极关注业内产品注册及获批上市进展。 受益标的:手术机器人因优势众多,切实有效解决临床需求,成长空间广阔,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2021年两款重磅手术机器人相关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标志着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进入元年,中国迈入手术机器人大时代。 随着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医保覆盖以及国产品牌产品创新及注册上市,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我们认为5年内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内潜在市场规模将达数百亿。 建议积极跟踪具有产品创新能力、研发管线丰富、具备渠道优势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受益标的: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堃博医疗、润迈德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审批收紧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疫情带来手术业务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