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220114

《德邦证券-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220114(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220114(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投资逻辑:试点结束及全国标准统一,行业迎来“量价齐升”周期:1)支付端:我国医保目录对中药的纳入呈鼓励支持态度,中药配方颗粒未来有望逐步进入全部省份的医保目录,支付端的拓宽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提供动力。 2)需求端: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应用场景大幅扩张。 同时由于产品标准统一后,医生临床使用意愿预计将有所增强。 从患者端来看,中药配方颗粒相较饮片使用体验较好,医保支付开通后需求将大幅上升。 3)供给端:市场增速高,竞争格局较好,标准发布后产品预计量价齐升。 试点时代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该公告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监管及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生产配方颗粒的企业需要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及中药饮片炮制能力,且品种质量要求完全符合国标或省标,未来配方颗粒生产不再局限于试点企业,但高标准下行业门槛反而大大提升,随着销售渠道的放开与高标准壁垒的建立,头部配方颗粒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支付端:大规模纳入医保在即,支付端拓宽为行业带来成长空间。 看过去:国家对于中药的录入呈鼓励态度。 每年新增中成药数量大幅高于西药。 看未来:《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称,中药饮片品种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经专家评审后将有望纳入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 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省份将逐步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甚至最终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医保覆盖的拓宽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提供动力。 需求端:使用渠道全面放开,替代饮片优势足。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明显优势,其性能及质量相较饮片更为稳定,取药剂量更为精确,异味较小。 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配方颗粒临床治疗效果高于中药饮片,同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中药配方颗粒在院内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某医院销售数据,中药配方颗粒2019年的销售额/销量就已占到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销售总额/总销量的66.7%/61.8%,上升趋势均远超中药饮片。 未来随着标准化的完善,中药配方颗粒的运用有望进一步拓展。 同时试点结束后,销售渠道由二级及以上中医院拓宽至具备相关资质的全部医疗机构,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带来更多增长空间。 供给端:行业维持高增速,价格体系预计稳中有升。 2014~2018年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3.7%,占中药饮片市场渗透率由4.2%快速增长至11.6%。 根据艾媒数据,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于2020年或为255亿元规模。 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903亿元,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对应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分别为726亿元至1016亿元,较2020年有3-4倍的增长空间。 国家标准对中药配方颗粒做出多维度规定,达标仍需一定研发及固定资产投入,结合近期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大涨,预计成本将显著上扬,或有提价预期。 相关公司:中国中药(0570.HK),红日药业(300026.SZ),华润三九(000999.SZ),新天药业(002873.SZ)、神威药业(2877.HK)等风险提示:集采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提价带来消费者流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