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74期(总第610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需更多关注通胀和供应链中断风险-211014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74期(总第610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需更多关注通胀和供应链中断风险-21101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74期(总第610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需更多关注通胀和供应链中断风险-211014(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这一观点与中国银行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保持一致。 未来疫情演变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全球复苏进程,通胀压力和供应链中断风险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略有下调。 受疫情反复冲击等因素影响,IMF调低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维持2022年4.9%的预判。 发达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预计为5.2%,较7月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2022年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至4.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4%,较7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2022年经济增速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至5.1%。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振,主要受供给中断和疫情恶化影响,出口大宗商品的发展中经济体短期经济前景有所改善,部分抵消了其他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恶化的影响。 展望2021年四季度,欧美主要经济体疫情在疫苗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接近可控水平,有利于提振生产和消费,亚太新兴经济体疫情缓解,生产和贸易也逐渐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态势短期有望实现反弹,但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明年复苏态势。 第二,不同国家经济前景呈现分化趋势。 虽然全球经济增速仅出现略微下调,但部分国家增速预测出现大幅下修。 美国经济前景有所弱化,IMF将美国的全年经济增速调低1个百分点至6.0%;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全年经济增速上调0.4个百分点至5.0%。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东盟五国经济增速预测大幅下调1.4个百分点至2.9%,而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俄罗斯、沙特和南非经济增速预测分别有0.3、0.4和1个百分点的上调。 长期来看,受益于大规模政策支持,发达经济体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的经济产出水平,在2024年超出疫情前趋势水平0.9%。 相较之下,到2024年,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疫苗推广较慢、政策支持手段较少,总产出预计仍将比疫情前趋势水平低5.5%,复苏情况弱于发达经济体。 第三,全球通胀风险上升,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 疫情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总体通货膨胀率迅速走高,这主要源自于疫情所导致的市场供需错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复苏。 IMF预计,大部分通胀压力将在2022年消退,但由于油价上涨的滞后效应、汇率波动引致的进口价格上升,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压力仍将持续。 此外,全球供给的持续中断也会给通胀前景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处在下行通道,目前存在的最大挑战是疫苗大规模普及之前可能出现更厉害的新冠变种病毒。 为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建议全球各国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多边层面,加快全球疫苗供给,向资金不足的经济体提供流动性和进行债务减免,并采取措施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 第二,在国家层面,继续根据本地疫情状况和经济形势调整政策组合,实现可持续就业最大化,同时维护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第三,基础研究具有广泛的国际溢出效应和持续性影响,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绿色效益。 通过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和未来税基,基础研究投资往往能在十年内收回成本。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应使技术快速转让、思想自由流动和跨境合作成为关键优先事项,发达经济体可以通过增加研究资金以及在公共和私人研究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来提高长期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