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船舶制造行业年度回顾:船舶行业周期回暖信号显著,中国船企竞争力凸显-220112

《德邦证券-船舶制造行业年度回顾:船舶行业周期回暖信号显著,中国船企竞争力凸显-220112(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船舶制造行业年度回顾:船舶行业周期回暖信号显著,中国船企竞争力凸显-220112(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全球新接订单达1.2亿载重吨,同比+77%,约在景气度历史分位的80%:据克拉克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船舶行业全年新接订单量达1.2亿载重吨,同比+77%,创2013年以来新高。 其中,集装箱、散货船、油船新接订单均显著增长。 其中,集装箱船新接订单达4499万载重吨,同比+327%,占比达37.5%(+22pct);散货船新接订单达3856万载重吨,同比+62%,占比达32.2%(-3pct);油船新接订单达2191万载重吨,同比-13%,占比为18.3%(-18.7pct)。 从1996年数据回溯,2021年造船新接订单景气度处于历史分位的80%。 细分船型来看,主要受集装箱船订单驱动,集装箱/散货船/油船新接订单景气度分别处于历史分位的100%/64%/32%。 未来,随着高运价及老化更新驱动,散货船、油船有望接续增长。 全球造船制造产业已从疫情中逐步修复,高附加值占比提升、逾期交船情况大幅改善:全球造船制造产业已从疫情中逐步修复。 以修正总吨计,2021年全球造船完工量达3242万修正总吨,同比+11%。 分国家来看,中韩船企份额继续提升。 其中,中国造船厂完工产量1348万修正总吨,同比+21.9%,占比达42%(+4pct);韩国造船厂完工产量1051万修正总吨,同比+19.1%,占比达32%(+2pct)。 拆船型来看,高修正系数、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明显。 如LNG船型完工量从2020年的10.6%提升至16.1%。 此外,逾期交船情况较周期底部大幅减少,行业整体回升信号明确。 2021年准时交付订单达到了年初计划当年交船订单量的92%,远超2016年本轮周期最底部的62%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68%。 新造船价持续上涨,部分主力船型仍有较大涨价空间:新造船价来看,2021年12月新造船综合价格指数为154,较去年同比+23%,较2010-2020年平均价+17%,2021年12月新造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82/161/98,同比+25%/+30%/+30%,较2010-2020年均价+19%/+26%/+23%,月频环比+0.4%/+0.4%/+0.2%,仍持续走高。 历史分位看,综合新造船价处在历史分位的85%。 与历史最高价相比,部分主力船型如好望角型/巴拿马型/超灵便型散货船仍有较大涨价空间。 在造船板价格逐步企稳背景下,近期新造船价仍持续上涨、凸显持续趋紧的行业供需。 由于新船建造交付周期较长,旺盛需求下二手船价涨幅更加明显。 2021年12月二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20/170/110,同比+12%/+71%/+168%,较前十年均价+2%/31%/+147%。 中国船企全球竞争力持续凸显,行业回暖信号显著:2021年,中国船企在18个主要船型中,10个船型取得了市场份额第一的水平。 其中在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海工船、汽车运输船等船型的市场份额均超过50%。 代表造船工业皇冠上三颗“明珠”的大型LNG运输船、航母和大型邮轮,也正在全面突破。 新年伊始,沪东中华与日本船东三井株式会社签订75亿LNG船大单,标志了中国LNG船建造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1-11月75家重点监测企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21.6亿元,同比增长+27%,多年来首次取得正增长。 中国企业竞争凸显,行业回暖信号显著。 投资建议:二十年造船景气大周期启动,行业长期盈利中枢有望持续上行。 周期底部已显著出清,龙头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建议关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亚星锚链】、【杭齿前进】、【潍柴重机】。 风险提示:船舶行业复苏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出清不及预期,下游运价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