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出口短时高增,高基数下进口走弱-211014

《中诚信国际-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出口短时高增,高基数下进口走弱-2110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出口短时高增,高基数下进口走弱-21101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出口继续短时走高,进口增速回落。 8月份进出口额为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出口额和增速均较上月进一步走高,呈现短时高增态势持续;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有所回落。 实现贸易顺差667.6亿美元,较上月走阔84.3亿美元。 出口价格提高、海外“双节”需求前置以及疫情影响推动出口额短时高增。 出口额持续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成本端持续高位运行传导至终端,部分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带动出口额上涨。 具体来看,受缺芯影响的手机出口量同比下降8.31%,但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70%;集成电路出口量同比下降3.53%,但出口额同比增长32.69%;钢材出口量价分化更为明显,出口量同比增长28.53%,出口额同比增长1.1倍。 二是致欧美双节备货前置导致海外需求集中释放。 当前海外港口积压严重,备货期长于往年,导致欧美圣诞、元旦“双节”需求前置,同时出口替代效应持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箱包、服装、玩具以及家具同比增长分别为43.58%、9.83%、39.92%和15.81%。 三是新冠疫情冲击下部分出口竞争国生产受限,导致订单回流中国。 9月份,全球疫苗接种进一步加快,全球百人疫苗接种剂次接近80剂次,新冠变种德尔塔仍对全球疫情防控产生持续的影响,9月份全球新增确诊仍接近1600万例。 在此背景下,疫情相关产品出口下行趋势有所改善,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同比下降5.65%,降幅进一步收窄,医疗仪器和器械同比增长24.98%,增长进一步加快。 分区域来看,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和东盟同比增速分别为30.56%、28.61%、15.16%、30.54%和17.33%,由于美国的双节开始要早于欧盟(感恩节黑色星期五促销),故对美国出口增速显著提高,较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 进口额增速走低主要是受高基数扰动,但需关注国内需求走弱下进口量的回落。 去年9月,受去年十一和中秋假期集中放假,同时赶上疫情防控下第一个假期,出口明显前置,当月出口明显走高。 在高基数影响下,今年9月进口额增速回落超过16个百分点,但从进口额绝对值和环比变化来看,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随着基数的回落,10月进口增速或将有所回升。 但值得关注的是,主要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以及大豆等商品进口量均延续同比下降的趋势,分别同比增长-15.32%、11.92%和29.77%,除了基数走高之外也需要考虑国内经济修复放缓带来的影响。 当前国内需求较高的煤炭和半导体,是为数不多进口数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商品,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22.36%(半导体去年同期基数同样较高)。 分国家来看,受基数效应的扰动,对主要国家进口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东盟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6.6%、1.13%、5.48%、13.3%和17.28%,分别较上月回落16.68、11.29、12.15、15.68和9.36个百分点;铁矿石价格走低背景下,对铁矿石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增速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分别为54.75%和25.12%。 全年出口前高后稳,但明年出口压力或明显加大。 根据10月12日IMF公布的全球展望报告,同7月份相比,IMF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不过IMF对欧美经济增长预期有所分化: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1个百分点,上调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东盟五国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IMF因此大幅下调东盟五国经济增长预期1.4个百分点,东盟五国增长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订单回流中国。 短期内欧美日PMI均在荣枯线以上,主要国家需求保持稳定,同时由于产能缺口仍存,所以我国的错峰增长效应在年内或将维持一段时间,2020年全年出口增速有望前高后稳。 不过进入2022年,随着发达国家接种率达到全民免疫水平、疫苗产量进一步提高以及冬季的结束,发展中国家产能或将加快修复,我国出口的错峰增长效应或难以维持,同时“双控”目标的落实对出口企业的生产有所冲击,2022年出口下行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从进口看,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下以及国内需求走弱将对进口高增的态势有所限制,后续进口同样有回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