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宏观专题:“三个时态”说基建,细看具体投向-220110

《西南证券-宏观专题:“三个时态”说基建,细看具体投向-22011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证券-宏观专题:“三个时态”说基建,细看具体投向-220110(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进行时:基建投资进度偏慢,发力在即。 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偏低,主要原因是财政支出节奏偏慢,专项债发行后置,加之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对投资释放有所抑制。 当下,国内与海外形势变化对基建投资加速形成了双支撑。 国内来看,“稳增长”定调和财政支出前置对基础设施投资利好,预计接下来基建投资将持续回暖,对2022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我们持乐观预期;价格方面,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回落,供需逐渐平衡,也是支撑基建投资的因素之一。 海外2022年美联储政策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整体有限,但加息开启大宗商品价格或承压,契合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的节奏;同时,2022年美国也将加强基建,这将利好其国内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 考虑到基建投资所需的人力与财力,2022年起,我国老龄化将进入新的加速期,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也是我国新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长期需求。 过去时:彼时的四万亿与ARRA。 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美当时都推出了促进经济恢复的基建计划,我国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恢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情况与最初计划相比,减少了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比例,增加了民生、创新与生态方面的投资。 在4万亿的刺激下,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上行,但2013年后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乘数效应逐渐减弱。 美国2009年至2016年先后通过三项基建相关法案,ARRA的实施也是美国较欧洲复苏更快的主要原因。 美国在2009年和2010年基建实际支出激增,但这种增长是短暂的,2012年后美国基建运营和维护支出持续增加,而资本支出在同一时间段内持续减少。 从中美历史经验可看出,危机后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复苏的作用很大,预计本次疫情之后,基建或再次在恢复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时:短期关注传统基建升级,中长期看数字基建。 新基建自提出后关注点集中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需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等全方位支持,短期发展仍有制约,长期数字基础设施与绿色发展有望并行。 从体量及落地的角度,短期建议重点关注传统基建升级的相关方向,我们梳理了2020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发布的与新基建相关的文件,对更有可能发力的传统基建升级方向进行梳理,并按照2019年以来专项债投向规模,归纳了七大传统基建方向的升级路径与细分领域。 三时之外:资金来源与风险。 基建投资规模受到预算内支出和专项债两方面影响,从预算内来看,2022年较2021年或有增长,但幅度不会太大,大概率在5%左右,专项债规模仍将较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同时,需注意2022年对于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推进情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主要还是依靠属地,因此对高风险地区仍需提高警惕,对于这些地区的基建投资或产生影响。 风险提示:政策释放不及预期,通胀压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