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舜宇光学科技-2382.HK-2021.12月出货量点评:手机镜头业务承压,模组业务表现回暖-220110

《中信证券-舜宇光学科技-2382.HK-2021.12月出货量点评:手机镜头业务承压,模组业务表现回暖-22011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舜宇光学科技-2382.HK-2021.12月出货量点评:手机镜头业务承压,模组业务表现回暖-22011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公布2021年12月出货量数据,手机镜头出货12096.1万件,同比-7.3%;车载镜头出货484.8万件,同比-15.5%;手机摄像模组出货5,189.2万件,同比+14.6%。 手机镜头受去年同期海外疫情影响减弱、手机厂商需求快速恢复导致基数较高影响,同时今年以来智能手机需求增长放缓,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下降7.3%。 12月CCM出货量同比增长14.6%,主要原因系去年基数较低以及下半年以来零部件缺货有所缓解。 短期来看,预计安卓端年末新机发布或有拉货效应,但公司仍面临镜头行业格局变化或导致部分产品ASP波动的风险,我们将持续跟踪。 中长期来看,光学市场需求向好,预计规格稳步升级的趋势不改,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光学龙头地位,预计公司2021/22/23年净利润为52/71/8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手机镜头12月出货12096.1万件,同比-7.3%,环比-2.2%;Q4出货35,969.4万件,同比-14.1%,环比-0.8%;1-12月累计出货143954.5万件,同比-5.9%(全年指引为同比增长5%-10%)。 公司12月份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下滑,一方面源于20Q4手机品牌拉货导致基数相对高,另一方面年中以来海外疫情影响、5G创新不足也使得需求承压(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1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42亿台,相比2020Q3下降6.6%,相比2019Q3下降10%)。 12月份镜头出货量环比-2.2%,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年末安卓新机发布亦有一定拉货效应。 展望后续,镜头行业格局变化或导致部分产品ASP波动,我们将持续跟踪。 但中长期看,光学规格提升持续,公司自动化水平提高和工艺效率提升料将带动毛利率上行,公司切入苹果AR供应链或提供新增长动能,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手机镜头业务未来的发展。 ▍公司车载镜头12月出货484.8万件,同比-15.5%,环比-3.5%;Q4出货量为1,507.1万件,同比-21.3%,环比-3.3%。 1-12月累计出货6,798.0万件,同比+21.0%(全年指引为同比增长30%-35%)。 12月份公司车载镜头出货同比-15.5%,一方面源于上一年同期海外疫情影响减弱,车厂出货快速恢复导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则是2021年公司上游部分关键零部件缺货影响出货。 环比来看,12月份出货量环比-3.5%,持续小幅下降,预计供应链缺货影响仍在持续;同时,临近年底,车厂采取谨慎库存控制,亦对镜头拉货产生影响。 长期来看,造车新势力带动车载镜头像素提升趋势明显,公司不断拓展高端车载产品,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已完成研发,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受益于车载镜头规格升级、ADAS等发展趋势。 ▍公司12月CCM出货5,189.2万件,同比+14.6%,环比+14.7%;Q4出货量为14,814.1万件,同比-1.0%,环比-9.9%;1-12月累计出货67,372.5万件,同比+13.6%(全年指引为同比增长20%-25%)。 12月份公司CCM出货同比+14.7%,主要源于上一年同期公司受到关键部件上游供应链缺货影响基数较低所致,而2021年下半年供应链缺货影响在逐步缓解;CCM出货环比+14.7%,整体表现强于镜头,系两类业务客户结构差别,公司在韩国客户端份额逐步提升所致。 展望后续,公司下游安卓客户全覆盖,逐步为韩国客户进行扩产,未来随着越南、印度厂投建,公司有望成为韩国客户模组的头部供应商。 中长期来看,公司将立足当前高端产品定位,积极发力潜望式、3D等中高端模组,高端客户份额提升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多摄模组及3DSensing相关产品的放量。 ▍风险因素:供应链缺货情况持续;海外疫情反复;多摄/3DSensing/潜望渗透缓慢;ADAS发展缓慢;模组毛利率下行;大客户销量短期承压;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公司为中国大陆光学龙头,手机光学市场份额较大,短期内受益于上游供应恢复以及手机光学创新升级,中长期汽车ADAS系统的加速渗透趋势下车载业务有望支撑公司营收增长,多摄/3D/车载等长期成长逻辑明确。 由于2021年手机终端受到零部件缺货以及海外疫情反复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1/22/23年EPS预测至4.71/6.48/7.74元(原预测为5.06/6.50/7.77元),考虑公司龙头地位以及光学行业增长可持续性,维持目标价255港元(对应2022年PE33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