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中小盘周报:上游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崛起-220109

《开源证券-中小盘周报:上游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崛起-220109(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源证券-中小盘周报:上游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崛起-220109(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市场表现及要闻:工信部等5部委提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市场表现:本周(指1月4日至1月7日,下同)A股市场普跌,上证综指收于3580点,下跌1.65%;深证成指收于14344点,下跌3.46%;创业板指收于3097点,下跌6.80%。 大小盘风格方面,本周大盘指数下跌2.70%,小盘指数下跌2.25%。 2021年以来大盘指数累计下跌8.30%,小盘指数累计上涨17.58%,小盘/大盘比值为1.28。 本周A股普跌态势下,三只松鼠跌幅最小。 本周要闻:最高续航1008公里,广汽埃安AIONLXPlus上市;工信部等5部委提出要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突破智能光储关键技术。 本周重大事项:本周共有14家(14项方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4家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本周专题:上游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崛起工业机器人市场广阔,应用行业日益丰富。 根据IFR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2021年安装量预计可达435,000台,同比增长将达13%,并预计在2022-2024年每年新安装量增长率较2020年分别为18%、27%、35%。 2014-2020年中国市场表现良好,连续八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从工业机器人密度来看,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246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将达589亿元。 工信部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长期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向上动力充裕。 外资品牌占据产业链价值高地,内资品牌突破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应用集成,其中上游生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中游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是为实现工业机器人本体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而进行系统集成。 从各个环节来看,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存在较大的技术壁垒并构成工业机器人本体70%的生产成本,是产业链的主要价值高地,上游价值高地主要被外资品牌垄断;中游本体市场来看,2017年至2019年内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持续上涨,2019年国内品牌市场份额达64%,同比增长16.36%;下游市场来看,内资集成商在下游市占率较高,但高端领域有待突破。 根据MIRDATABANK数据库,截至2021年6月内资集成商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埃斯顿、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一批内资品牌已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内资品牌愈发注重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有望在2025年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市场份额占比50%的目标。 重点推荐主题和个股智能汽车主题(炬光科技、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北京君正、中科创达、联创电子、均胜电子、美格智能);休闲零食主题(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宠物和早餐主题(佩蒂股份、巴比食品);高端制造主题(晶晨股份、青鸟消防、矩子科技、安靠智电)。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滑;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大变动;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