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2021地方债回顾与2022年展望:规模、投向与效果-220105

《国盛证券-2021地方债回顾与2022年展望:规模、投向与效果-220105(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2021地方债回顾与2022年展望:规模、投向与效果-220105(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开正门、堵偏门”是地方债改革方向,经济下行压力之下22年地方债需要发挥更大作用。 那么回看21年地方债,有哪些关注点和启示,21年地方债代表的“开正门”幅度可能有多大,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如何,地方债发行节奏如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给出分析回答。 五个维度回顾2021年地方政府债发行。 1)发行:21年地方债累计发行7.48万亿,净融资4.81万亿。 其中新增一般债7832亿元,专项债3.58万亿元,完成度略低于年初8200亿元和3.65万亿的预算。 同时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累计发行8970亿元,另外,财政资金用于偿还债务的规模预计在4000亿元左右(粗略估算方法:4.81=0.78+3.58+0.89-0.44)。 分省来看,广东、山东和河北地方债发行规模最高。 久期方面有所缩短,2021年地方债加权平均期限11.9年,较2020年缩短2.7年。 2)限额:新增地方债额度当年基本用完,此前累计未使用限额预计在3万亿左右。 21年地方债发行了74827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7832亿元,新增专项债35805亿元。 2021年全年新增限额基本使用完毕,总剩余1063亿元。 但考虑到此前累计未使用情况,当前地方债余额与限额差依然在3万亿元左右,但集中于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经济发达省份。 3)投向:继续以基建为主,保障房占比提升明显。 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为59%,较2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保障房、安置房与棚改对基建的分流效应。 20年专项债投向保障房和棚改的占比仅为1%,而21年该项目占比大幅度增长到16%。 4)城投承接情况:21年全国共有823家发债城投或其子公司承接2021年度地方专项债资金,共涉及本期566只专项债6061亿元。 5)再融资债置换隐债情况:全年置换隐债再融资债累计发行8970亿元,其中建制区县置换6000亿元左右,发达地区全域无隐债置换近3000亿元。 8月前主要为置换建制区县隐债,9月后广东和北京置换隐债,配合全域无隐债计划。 22年地方债发行展望:1)我们预计22年地方政府债净供给规模预计在5.35万亿左右。 22年新增地方一般债规模预计为8500亿元左右,与21年基本持平。 为了更好发挥稳增长作用,22年专项债规模预计也将维持一定的力度,但同时各地显性债务率已经不低,全国范围内预计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率在21年底已经超过100%,因而额度可能不会大幅度增长。 我们预计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为3.5万亿。 22年新增置换隐债再融资债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左右。 2)地方债发行节奏前置,当前地方债公告Q1计划发行8003亿。 当前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22年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并要求“早发行、早使用”。 从已经公布发行计划的11个省市发行计划来看,1季度将合计发行地方债8003亿元。 考虑到这11个省市21年地方债发行量只能占到全国的31%,随着各地逐步披露发行计划,预计1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能在1万亿左右。 3)专项债资金投向基建比例将趋升,将增加对“十四五”重点项目和保障房建设的支持。 由于稳增长压力较大,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预计会小幅上升,这包括城乡冷链物流、市政和园区基建以及纳入“十四五”的规划的重大项目。 在12月1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官员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也是22年专项债的重点支持方向。 4)22年地方债将直接拉动基建投资1.9个百分点左右,间接拉动效果取决于城投有息债务配合。 22年一般债和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会上升,并给基建带来增量资金。 再融资债券置换隐债会缓解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 估算显示22年地方政府债券投向基建资金的将较21年增加3525亿元,这将直接拉动基建投资1.9个百分点左右。 而间接拉动效果取决于配套资金情况。 风险提示: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不及预期;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