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楚天科技-300358-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厚积薄发,多元化国际化加速的制药装备一体化平台-220104

《中信证券-楚天科技-300358-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厚积薄发,多元化国际化加速的制药装备一体化平台-220104(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楚天科技-300358-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厚积薄发,多元化国际化加速的制药装备一体化平台-220104(42页).pdf(4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楚天科技系国内领先的制药装备制造商,短期来看,本土生物制药创新的产业化需求驱动下,公司厚积薄发,乘行业“东风”,近年来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飞速增长;新冠疫情导致了全球生物制药供应链的阶段性供需失衡,国内制药装备公司迎来“进口替代&出海布局”良机。 中长期来看,公司坚持“一纵一横一平台”的战略规划,一方面通过并购具有独特业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业,补充制剂处理和后端包装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围绕生物制药上游耗材产业链进行前瞻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综上,我们通过PE估值法,得到公司合理市值约202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5元,目标价对应2021/2022/2023年PE分别为39/32/2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国内领先医药装备制造商,乘行业“东风”公司业绩迎来加速增长。 楚天科技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制药装备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制药装备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冻干制剂生产整体解决方案、水处理系统、安瓿瓶联动线、西林瓶联动线、口服液联动线、大输液联动线等。 近年来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一方面系随着GMP验证期的影响逐渐淡去,在本土生物制药创新企业和具备全球化竞争力CDMO行业的产业化需求驱动下,中国制药装备行业需求随之升级革新;另一方面,公司在行业红海期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转型和产品结构多元化,乘行业“东风”厚积薄发(新冠疫情大流行带来疫苗制药设备需求),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飞速增长——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达35.76亿元,同比增长86.64%,2016-2020年复合增速为38.39%;净利润达2.01亿元,同比增长327.66%,2016-2020年复合增速为13.76%;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8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724%。 ▍下游生物医药创新需求旺盛,国内制药装备行业借新冠疫情迎来“进口替代&出海布局”良机。 2000年之后,国内制药行业经历了两次GMP认证,第二轮从2011年开始,2015年结束,随后行业红利的影响逐渐褪去;但与此同时,自2015年来,由于国内药物审批政策的改革,政策和资金对于国内生物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进入2019-2020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业进入商业化,加上国内CDMO企业国际化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收入规模进入加速成长期,国内的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速也于2018-2019年开始触底反弹,制药装备行业有望迎来成长拐点。 目前国内领先企业和全球龙头企业的收入规模差距较大(3-10倍以上);而新冠疫情的爆发则为国产制药装备的进口替代提供良好契机,考虑到制药设备/耗材产品的定制化/高合规要求,国内的上游供应链成本/工程师效率优势,加上本土创新的本地化供应链需求驱动,国内制药设备/耗材行业领先公司的收入规模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整体收入规模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 ▍坚持“一纵一横一平台”战略规划,多元化和国际化业务加速布局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新增长点。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医药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为此制定了“一纵一横一平台”的战略规划,纵向打开针剂药物生产装备,横向涵盖主要药物剂型设备的全产品链,打造“智能智慧医药工厂”平台。 根据此发展战略,公司积极加强产品多元化和国际化业务布局——一方面,公司通过并购境内外具有独特业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业,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如完成收购德国Romaco,补充公司在制剂处理和后端包装设备的实力,并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和海外市场竞争力(渠道、客户、品牌等方面公司与Romaco相互协同)。 公司预计2025年楚天本部海外收入将占总营收的40%-50%。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围绕生物制药上游耗材产业链前瞻布局,如设立楚天思优特(生产销售如生物反应器一次性袋、配液袋、储液袋、呼吸袋及其膜材)和楚天微球(色谱填料),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 ▍风险因素:Romaco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导致业绩波动风险。 ▍投资建议:楚天科技系国内领先的制药装备制造商,短期来看,在本土生物制药创新的产业化需求驱动下,公司厚积薄发,乘行业“东风”,近年来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飞速增长;新冠疫情导致了全球生物制药供应链的阶段性供需失衡,国内制药装备公司迎来“进口替代&出海布局”良机。 中长期来看,公司坚持“一纵一横一平台”的战略规划,一方面通过并购具有独特业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业,补充制剂处理和后端包装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围绕生物制药上游耗材产业链进行前瞻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综上,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22/6.32/7.38亿元(暂未考虑股权激励草案可能带来的费用摊销),对应每股EPS预测分别为0.91/1.10/1.28元,通过PE估值法,得到公司合理市值约202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5元,目标价对应2021/2022/2023年PE分别为39/32/2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