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证券-消费电子行业点评报告:折叠屏手机迎来密集发布期,产品出货量于2021Q3开始加速-211227

《国融证券-消费电子行业点评报告:折叠屏手机迎来密集发布期,产品出货量于2021Q3开始加速-21122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融证券-消费电子行业点评报告:折叠屏手机迎来密集发布期,产品出货量于2021Q3开始加速-21122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继三星、OPPO分别于8月和12月发布折叠屏手机新品后,华为于近日也发布了新款折叠屏手机P50Pocket,此次新品起售价8988元,将采用纵向折叠设计,相较于MateX系列偏向于商务,P50Pocket有晶钻白、曜石黑和鎏光金三种配色,更加时尚新潮,受众更广。 投资要点手机厂商纷纷入局,2022年或迎来折叠屏手机发布密集期。 自2018年柔宇科技率先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目前已有三星、华为、OPPO、小米、摩托罗拉等多家手机厂商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其中,三星呈一家独大之势,2021Q3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约93%。 国产品牌中,华为全球市场出货量占比约6%,且在国内占有较大优势,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约64%,而小米、OPPO出货量则相对有限。 此外,继8月份以来三星、OPPO和华为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新品后,ViVo、荣耀以及小米的第二代折叠屏也将于2022Q1集中发布,2022年或迎来折叠屏手机发布密集期。 折叠屏手机价格持续下沉,2021Q3起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 从单机价格方面看,折叠屏手机最初单机价格约1-2万元,随着8月份三星GalaxyZFlip3售价7599元起,12月份OPPOFindN售价7699起,华为P50Pocket售价8988元起,折叠品手机价格开始步入7000+时代,尤其三星GalaxyZFlip3市场认可度较高,2021Q3单季度出货量份额超过50%,带动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60万台,同比增长480%,环比增长215%。 同时,根据DSCC数据,预计2021Q4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00万台,2021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900万台,同比增长约430%。 至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500-2000万台,较2021年大幅提升约100%。 显示屏、电池和转轴是折叠屏手机产业链核心增量部分。 相比普通手机,折叠屏手机产业链增量空间主要体现在显示屏、电池和转轴三个部分,其中显示屏成本将提升70%,电池和转轴等零部件成本上将提升120%。 在显示屏领域,最大的成本增量为柔性AMOLED屏,面积需求提升约50%。 三星于2016年以前在全球柔性AMOLED产能占据垄断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目前中国面板厂商如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已有突破,均具备柔性AMOLED量产能力。 其中,京东方于2019年在全球柔性AMOLED市场中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国内市占率高达86.7%,产品已进入华为和摩托罗拉折叠屏手机供应链。 维信诺、深天马则在小米和三星折叠屏手机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其次为盖板玻璃,传统智能手机使用的玻璃盖板已无法满足可折叠的要求,UTG玻璃(超薄柔性玻璃)在硬度和屏幕清晰度性能更好,反复使用不易出现折痕,目前三星开始大力推进UTG商用,OPPO在国产手机厂商中率先采用UTG方案,预计未来UTG玻璃盖板将成为主流。 目前长信科技在减薄核心技术领域拥有领先优势,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未来有望受益于UTG玻璃需求的增加。 在手机电池领域,折叠屏手机屏幕尺寸增大,耗电速度明显增加,因此以双电芯模式为主,大幅提升单机电池价值量,可以关注国内消费电子电池厂商德赛电池、欣旺达等。 在转轴领域,铰链是屏幕能够折叠的关键,需具备至少10万次以上的开合寿命,还需具备重量轻、尺寸小和稳定性强等特点,目前,精研科技和东睦股份在折叠屏手机铰链领域拥有较大优势,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折叠屏手机行业需求增加带动的铰链市场增长。 投资建议:随着折叠屏手机价格不断降低,手机厂商折叠屏手机逐渐进入密集发布期,行业未来放量可期,显示屏、电池和转轴是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主要增量领域,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 风险因素:折叠屏手机销量不及预期;技术升级不及预期;海外疫情反复影响终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