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香港交易所-0388.HK-重大事件快评:香港spac规则坚守原则,稍作平衡-211227

《国信证券-香港交易所-0388.HK-重大事件快评:香港spac规则坚守原则,稍作平衡-21122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香港交易所-0388.HK-重大事件快评:香港spac规则坚守原则,稍作平衡-211227(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于2021年12月17日,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联交所公布引入新规则,在香港设立全新SPAC上市机制,并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国信金融观点:与最初咨询文件中的规定相比,港交所做了一些平衡,但并未修改投资者资格门槛和首次融资规模门槛,主要是在机构投资者和治理等环节修订了5个项目的内容。 最终的规则,与美国等市场比较,仍然较为严格,坚守投资人保护原则,捍卫市场质量,只是降低了部分上市要求,提高了可操作性,以提升对SPAC发起人的吸引力。 中短期内,随着美联储Taper的加速以及加息的邻近,海外SPAC的热度或会持续降低,最终对港交所的影响十分有限。 评论:坚守原则,稍作平衡各交易所制定SPAC的规则,应该是在投资者保护、市场质量和市场吸引力等三方面权衡利弊。 之前,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制定严格的规则:(1)只允许专业投资者认购和买卖SPAC证券,(2)SPAC的首次融资门槛是10亿港元,(3)只让经验丰富、声誉良好、致力物色优质并购目标的SPAC发起人的SPAC上市。 考虑到近年赴港上市企业的质量普遍非常好,港交所的这种取舍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其市场质量逐步提升的趋势。 在最终的规定中,港交所并未降低投资者门槛,并坚守了对SPAC的质量要求,首次融资门槛不变,同时继承公司(合并完成后的新公司)也必须符合所有传统IPO上市要求的门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三个方面的门槛,以提升香港交易所对于SPAC的吸引力。 (1)新规定主要是提升了港交所对SPAC发起人的吸引力。 主要的调整包括,(1)在首次上市的公开市场规定中,机构专业投资者数量从30名降到20名;(2)调整了董事的资格要求;(3)投票权与股份赎回权一致;(4)细化了强制性独立PIPE投资的规模要求,更具操作性;(5)放宽对权证摊薄上限的要求,激励制度更加灵活。 (2)维持SPAC的投资者资格门槛。 美国、英国及新加坡等金融市场的主流证券交易所都没有限制,但港交所建议只允许专业投资者认购和买卖SPAC证券。 在香港地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门槛很高,包括(1)拥有价值不少于800万港元投资组合的个人,(2)拥有价值不少于4000万港元资产的信托法团,(3)拥有价值不少于800万港元投资组合或4000万港元资产的法团或合伙。 但考虑到香港地区市场的散户占比大约在20%左右(2019年数据),此等限制可能主要会影响未来南下的理财客户,避免盲目的投资行为。 (3)维持对SPAC的质量要求。 港交所要求SPAC首次发售时的最低集资门槛定为10亿港元,确保SPAC有足够的资金来物色高质量的并购目标。 美国的交易所没有规定SPAC首次公开发售集资的最低规模,但对上市市值有最低要求,纳斯达克的全球市场板块约5.83亿港元(资本市场板块约3.88亿港元),纽交所约7.76亿港元(旗下的美国证券交易所约3.88亿港元)。 港交所对后两点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港交所对SPAC发起人等参与方的吸引力。 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以及Taper的加速,我们预计中短期内SPAC的热度会持续下降,最终对港交所的影响力有限。 投资建议:预计SPAC的影响大幅下降,对香港交易所维持“增持”评级下半年以来,SPAC的IPO数量大幅下滑,热度也大幅下降。 我们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SPAC的影响会继续下降,中短期内对港交所基本面的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SPAC是一层润滑剂,当二级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候,股票资产相对匮乏,投资人风险偏好提升,此时SPAC正好可以充当润滑剂,将更多的科技公司以合规的方式呈现到二级市场。 现在海外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正面临调整,SPAC的润滑剂作用便也降低了。 但从长期角度而言,SPAC对港交所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SPAC也是港交所绑定市场资源的长期战略基础,包括各行业的公司高管和超级投资人。 同时,现在的行业格局正在逐步变化:(1)在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内地已经设立了第一家公司制的证券交易所,北京交易所,未来势必会加大对中小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包括中概股,或间接影响港交所的长期成长性;(2)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在SPAC的规则方面展开了竞争,争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各参与方的操作灵活度,尽力去绑定市场资源,加速招揽优质企业上市。 所以,当下港交所作为中国在美元体系内的重要交易所,有充足的动机去利用SPAC机制,绑定市场资源,以锁定长期成长的资源基础。 近期港股市场动荡,香港交易所开始表现出不俗的相对收益。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香港交易所的基本面非常坚挺,利好持续,长期成长的确定性强,所以我们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1年至2023年的EPS分别约11.26/13.78/16.50港元,但鉴于美联储加速Taper以及加息的临近,美国中长期债券利率上行,我们降低PE目标倍数至41倍,对应2021年的目标价为473港元。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及货币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