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投资策略:再议“真假”外资-211221

《国盛证券-投资策略:再议“真假”外资-211221(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投资策略:再议“真假”外资-211221(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前言:关于“真假外资”的讨论由来已久,每一轮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入都伴随“假外资”猜想的重提。 国盛策略团队作为最早持续跟踪外资的团队之一,早在19年初就曾发布“真假外资之辩”系列专题报告。 上周五(12月17日)证监会宣布将修订《互联互通规定》,剑锋直指“假外资”,本篇报告将回溯过往研究成果,并重新审视当下的潜在“假外资”,以期为市场理解外资提供些许借鉴。 1、如何识别潜在“假外资”?结合资金逻辑与行为看,托管于中资券商的北向资金潜藏“假外资”概率较高。 一方面,基于资金托管的便利程度,绕道北上的资金可能倾向于选择中资机构;另一方面,托管于中资券商的北向资金与国内市场联系更为紧密:其一,托管于中资券商的北向资金进出节奏差异较大,可能代表着不同投资理念的资金;其二,此类北向资金明显与国内的小盘风格关联度更高;其三,此类北向资金流入节奏与国内两融资金的流向也存在更高的关联性,择时层面内外联动的“嫌疑”相对更高。 2、托管中资券商的外资(潜在“假外资”)有何配置偏好?相较托管于外资银行与外资券商的北向资金主体,潜在“假外资”的配置偏好预计呈现以下几点特征:其一,行业配置上更加倾向于A股热门赛道,相对超配电子、计算机、军工等科技板块,上游资源中的有色、化工,以及有望困境反转的商贸;其二,选股方面可能更加倾向配置中小盘标的,重点挖掘高增速,且对估值有更高的耐受度。 3、本轮外资“打假”的背景与影响。 自互联互通机制设立以来,“假外资”的讨论常常引发讨论,但所谓的“假外资”印象,不仅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与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健康发展。 所以,为了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依法加强对跨境证券活动的监管,保护内地投资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维护沪深港通平稳运行,证监会决定开展此轮修订工作,以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所谓“假外资”从严监管。 首先,明确本次监管的收紧明确指向“假外资”,并非抑制外资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指数的进一步扩容仍是大势所趋;其次,所谓“假外资”无论是规模占比(不足4%)还是成交占比(约0.1%)均较为有限,而且此次规则修订不仅设置了为期一年的过渡期,而且给予了人民币汇兑的支持。 此外,修订落地后首日,托管于中资券商的北向资金虽为撤离主力,但幅度已相较前日收窄,单日净流出约11.22亿元。 所以,短期资金面或有压力,但整体可控,无需过度担忧。 长期看,A股全球配置价值持续凸显,今年尽管国际指数扩容暂缓,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渐强,但北向资金仍大幅流入,并再创历史新高。 未来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国际指数的扩容也将陆续深入,外资长期入场仍是大势所趋。 风险提示:1、全球流动性超预期变化;2、国际指数扩容不及预期;3、统计模型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