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全面推行注册制点评:全面注册制构筑股市长牛根基-211222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全面推行注册制点评:全面注册制构筑股市长牛根基-211222(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全面推行注册制点评:全面注册制构筑股市长牛根基-211222(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股供求、市场风格和上市退市三个“再平衡”。 以全面推行注册制为契机,A股市场将加速产业结构更新,构筑股市长牛根基。 拥有优秀大项目覆盖能力和完善的新兴产业布局的头部券商有望脱颖而出,实现长足发展。 ▍全面注册制改革开启权益市场扩容新时代。 投融资制度改革是市场扩容的重要前提。 对比美国20世纪80-90年代以及日本2000年前后的市场特征,权益市场扩容是资产端、负债端和市场效率三个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国正处在这三个要素的重叠期。 资产端:A股处于第三次产业证券化提速阶段,新兴产业市值占比持续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15日,新行业占比A股总市值57%,预计未来3-5年占比有望达到60-70%。 资金端:理财收益率下行,权益资产将成为配置方向。 根据历史数据,一年期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低于4%时,将引发较大的转移配置需求。 从容纳能力看,只有近百万亿规模的权益市场具备承接储蓄理财资产转移的能力。 市场效率:全面注册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供需匹配效率提升。 过去三年,A股市场围绕着新股发行上市,构建了包含“交易制度、两融制度、公司治理和市场治理”的一揽子制度配套,高效的全面注册制改革体系逐步形成。 ▍注册制促进A股市场三个再平衡。 新股供求再平衡:破发将成为常态。 新股定价新规出台以来,9月后上市的103只新股中,22只出现了月内破发,市场定价功能得到修复,但破发率较国际市场仍处较低水平。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A股破发率大概率持续上升。 市场风格再平衡:资金聚集效应增强。 过去6年A股市场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的交易和市值占比持续提升。 但相较同期美股、港股和日股70-80%的占比,资金集聚效应尚未到极致。 未来A股的核心资产应该为400-500只优质股票。 上市退市再平衡:退市高峰晚于上市高峰3-5年。 根据美国市场的经验,退市高峰大概滞后于上市高峰3-5年。 我们预计2022年A股退市公司约40家,占比市场公司数1%,2023年之后比例逐渐升至2%。 退市制度的落实将成为A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保障。 ▍全面注册制改革有望加快产业结构更新,构建股市长牛根基。 注册制下的美股市场过去十年新上市公司市值接近于沪深股市三十年的累计值(90万亿)。 作为一个超过200年历史的市场,美股用5%的时间,更新了21%的市值,新陈代谢速度极高。 从近十年美股IPO的产业结构看,互联网服务、信息技术和医药占据了66%,表现了较强的成长属性。 随着国内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A股市场有望加速产业结构更新,构建股市长牛根基。 ▍投行业务走向头部集中,大项目与新产业是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 行业格局层面,承销保荐费Top10的券商份额持续上升,合计份额从核准制下的55%提升至注册制下的63%。 头部券商长于大项目覆盖和新兴产业布局。 33个融资规模超30亿的大型项目贡献了市场32%的融资规模,Top3投行在其中实现76%的覆盖。 技术硬件、软件、半导体和生物医药四个新兴领域贡献了超50%的融资规模,TOP3投行在各细分领域中均位列榜首。 ▍风险因素:A股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IPO政策收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