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看城投,来了解一下“财政重整”-211224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看城投,来了解一下“财政重整”-2112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看城投,来了解一下“财政重整”-2112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财政重整”:88号文的引入。 “财政重整”一词源于2016年的国办函88号文(以下简称《文件》)。 该文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分为四个等级,并设立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 市县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认为确有必要时,可以启动财政重整计划;另外如果一般/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必须启动财政重整。 从鹤岗市2019-2020年披露的财政收支数据看,债务付息占比并未超过10%,因此启动财政重整可能和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有关,或者因为当地债务领导小组认为确有必要。 财政重整本质就是“压减非刚性支出、偿债优先”。 财政重整期内,除必要的基本民生政策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外,视债务风险等级,本级政府其他财政支出应保持“零增长”或者大力压减。 此外,地方政府可以暂停财税优惠政策,并通过处置政府资产、申请省级救助等方式增加偿债资金来源。 财政重整只是阶段性应急措施,并非永久执行。 《文件》强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得到缓解、控制后,如果地方政府实现了财政重整目标,经上级政府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应当终止应急措施。 实施“财政重整”:个别县区早有先例。 从公开信息看,早在2018年,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雁江区就启动过财政重整。 两县区债务风险不在债务规模本身,而是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压力。 安岳县、雁江区按照《文件》政策原则,分别制定了具体的财政重整计划。 财政重整针对显性而非隐性债务风险。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财政重整本身并不新鲜,基本上都是在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通过各种措施实现地方政府财政再平衡。 不过,按照《文件》要求,我国财政重整的触发机制主要来自显性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占比,和隐性债务没有直接联系。 部分地区显性债务压力值得关注。 随着地方政府法定债务“前门”越开越大,部分地区显性债务压力快速攀升。 从“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看,部分地区已经超出警戒线。 根据我们测算,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约为97%,今年底可能突破100%,整体债务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分区域看,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2020年末有17个省市债务率超过100%,其中天津最高(183.5%)。 利息支出率指标已经被引入“红橙黄绿”风险等级体系。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辅助指标之一即为利息支出率,反映预算资金对于债务付息的保障能力,分子是一般债和专项债付息支出,分母则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 财政重整并不等于地方政府破产重组。 财政重整计划实际是对政府预算的一种重新安排,和债务重组是不同的概念,更不是政府的破产计划,因此市场不需要过度解读。 地方显性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以2020年为例,一般/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比重均不超过3%,距离10%的红线仍有较大安全空间。 不过,土地市场下行背景下,预计明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较今年减少1.67万亿元,意味着部分地区财政支出压力明显上升,专项债付息占比有可能阶段性超过10%,或许需要启动财政重整程序。 风险提示:土地收入下滑超预期,地方债务风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