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利率债市场周报:谁种下了滞胀的因?-211017

《天风证券-利率债市场周报:谁种下了滞胀的因?-211017(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利率债市场周报:谁种下了滞胀的因?-211017(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策略展望:目前阶段,通胀不可低估,经济下行压力也确定无疑,所以滞胀或者类滞胀是当下的确定宏观图景,展望未来,这一情形会持续多久?1960年代到1980年代美国滞胀的原因是什么?两次石油冲击?美国工人不断增加工资的要求?失控的货币?首先必须承认结构性因素有其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需求和货币。 而滞胀背后的需求因素最容易被忽视。 需求来自两个方面: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林登·约翰逊及其后历任美国总统过度刺激美国经济的行为,叠加冷战和为迎合“伟大社会”需要不断扩大的财政支出一起推高了通胀。 肯尼迪之后,约翰逊和福特,皆非选举产生,而尼克松深陷丑闻。 两党政治不断撕裂社会,总统为了选举,政策越来越短期和功利。 1965年越南战争全面爆发是通胀的开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全球局部战争不断,其间美苏冷战和军备禁赛与整体通胀走势不无关系。 所以通胀或者说滞胀的成因很复杂,总体上,通胀仍然是货币现象,通胀主导中需求最关键,分析需求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GDP,要考虑更为广泛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要高度关注经济因素的同时还要关注非经济因素(因为经济因素往往已经在市场所关注的主要数据中),非经济因素可能被政治因素所左右,所以分析时要抓住核心需求和货币来展望。 放眼全球,特别是观察美国,政治的撕裂与社会的分化再一次加剧,财政刺激和货币扩张再次如影随形,愈演愈烈。 好的一面是,美国已经成为能源出口国,原油产量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总体能源供需。 此外,虽然新冷战不可低估,但是美国目前所奉行之政策较之当年有显著差别,暂时军事因素对于全球供需的影响还相对较小。 基于外围因素考虑,PPI作为全球定价,受外围特别是美国影响巨大,在美国继续扩大财政刺激的背景下,联储尚未taper并有效控制广义货币之前,总体通胀压力仍然居高不下。 从国内分析,总体货币供给我们一直坚持控制货币总闸门,保持M2和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从需求观察,新旧动能转换,实际是做减法,所以国内条件出发,通胀有控制的趋势,至少PPI向CPI传导有压力。 当然,这里面不容易准确把握的是政策具体走向,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 以史为鉴,1960-80年代的往事,仍然需要警惕。 建议不仅仅局限于能源供求,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考虑政府和政策的影响,特别是非经济因素的动向。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市场需要做的是降低主观判断,多学习历史,多观察政策。 最新央行的表述并没有改变我们当前的判断:以我为主、以稳为主、不多不少、结构主导。 跨周期设计下,结构性货币政策主导结果就是:基础货币不会多,超储率不会高,整个流动性是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 对债市意味着什么?流动性充裕不是一句空话,但也仅仅是基本平衡。 央行这样的使命和职能设定,决定了利率上有顶,下有底的基本格局,当然区间不会一成不变,区间位置锚在政策利率上,考虑到现行货币条件,我们维持十年国债中枢2.95%,总体利率区间2.75-3.15%的判断。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海外疫情发展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