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220期(总第656期):LPR时隔20个月出现下调,将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11220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220期(总第656期):LPR时隔20个月出现下调,将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11220(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220期(总第656期):LPR时隔20个月出现下调,将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11220(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年期以上LPR为4.65%。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LPR今年首次出现下调,时间间隔已达20个月。 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实体经济陷入困境,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 为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监管部门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也不断引导LPR利率下降,鼓励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2020年4月20日,1年期LPR降至3.85%,5年期LPR降至4.65%。 在经济启动复苏进程后,货币政策逐步回归稳健。 直至2021年11月,LPR报价一直未作调整,此次LPR报价调整距离上次变动时间间隔已达20个月。 第二,1年期LPR与1年期MLF未同向变动,5年期LPR保持稳定。 LPR定价方式为1年期MLF加点形成,也就是中期政策利率+溢价因素(包括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中期政策利率由央行通过利率招标确定,风险溢价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一方面,在此之前长时期内,1年期LPR与1年期MLF一直存在稳定的比价关系,MLF调整、LPR同幅度调整。 但本月15日,央行进行了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也是自2020年4月以来未做调整,在MLF未做变动,但LPR下调背景下,1年期MLF与1年期LPR之间的比价关系被打破,这意味着在中期政策利率不做调整背景下,溢价因素出现下行,表明金融机构提升了风险偏好,主动对实体经济进行让利,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但另一方面,5年期LPR并未调整,说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市场仍然谨慎。 5年期LPR利率为中长期贷款定价基准,且主要以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市场不会贸然放松,利率不做调整也属正常现象。 第三,LPR下调预示着逆周期调控力度将加码,以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一方面,今年三季度以来,由于疫情多地反复、洪涝灾害频发、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楼市迅速降温等多因素叠加,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下行压力显著增大,短期内稳增长重要性上升,需要宏观调控政策发力。 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部分行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需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等,此次LPR下调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下调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稳健运行和加快恢复。 另一方面,本月连续出现降准、降息,同时财政部也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宏观调控政策逆周期调节已开始全面发力,未来或将继续加码。 但宏观调控政策在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同时也要同步做好跨周期调节,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连续降准、降息操作,要为后续留下政策空间,以实现短期稳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