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点评:国产Model 3启动对外交付,特斯拉再下一城-200108

《平安证券-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点评:国产Model 3启动对外交付,特斯拉再下一城-20010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点评:国产Model 3启动对外交付,特斯拉再下一城-20010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举行中国制造Model 3交付仪式,向10名社会车主交付Model 3;并宣布位于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将生产中国版model Y;此前特斯拉官方宣布国产版Model 3售价下调,基础版车型售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28万元,补贴后售价降至29.9万元。
平安观点:
特斯拉中国工厂建设顺利推进。在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正式开工建设,工厂规划产能为50万辆纯电动整车,其中一期为25万辆Model 3等系列车型,在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后,目前一期产能已爬坡至3000辆/周,达到15万辆/年的产能水平。特斯拉中国工厂后续产能的爬坡快慢,一方面与其生产供应链环节的持续优化有关,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国内订单销量的饱和程度。
国产Model 3开启降价攻势。在2020年1月3日,特斯拉宣布中国产Model 3售价下调,距离2019年10月末官方首次定价仅过去两个月时间。基础版补贴前售价由35.58万元降低3.2万元至32.38万元,补贴后售价进一步降至29.9万元(包含基础版Autopilot);考虑到大多数用户都会使用的家用充电桩购买及安装服务将重新加收8000元费用,消费者实际节省2.4万元;若考虑除完全自动驾驶外所有定制化选项,实际补贴前价格将由最高38.96万元降至34.58万元(基础版降3.2万元+中国红车身配色降1.09万元+19英寸轮毂降0.89万元+家用充电桩购买安装加收0.8万元),降价幅度更大。这反映出诞生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环境下的特斯拉拥有敏感的触角、高效果断的决策以及对中国市场势在必得的决心。此次特斯拉官降拉开Model 3在中国降价的序幕,考虑到中国工厂较美国工厂单位产能的资本开支减少65%左右、零部件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相比自主竞品电动车型的溢价,国产特斯拉的售价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
中国成为特斯拉增量市场,本土化率提升利好零部件供应商。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2019年特斯拉累计交付36.75万辆,同比增长50%左右,年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已无悬念。美国市场方面,2019年特斯拉全年销量约19万辆,与2018年基本持平,增长乏力主要因为特斯拉2019年在美国享受的购置补贴下滑;中国市场方面,2019年进口特斯拉销量近4万辆。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预计2020年欧洲和中国市场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增量,助推其全球销量超过50万辆,其中中国销量有望超过10万辆。目前国产Model 3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约为30%,特斯拉表示到2020年中将达到70%,2020年底计划实现100%的本土化率,国内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有望分享特斯拉红利。
基础设施建设跟进,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特斯拉在国内新开放112座超级充电站,新建充电桩874个;截至目前,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已覆盖国内超过140座城市,超级充电桩数量已突破2300个,目的地充电桩也已突破2100个。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是过去5年建设超级充电桩总量的两倍。此外,特斯拉已于2019年12月底在国内市场正式引入V3版本超级充电桩,最高充电功率可达250kW,充电速度较V2版本大幅提升。售价下调叠加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以及产品本身在动力性能、智能驾驶等方面的优势,使得Model 3进一步提升对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等竞品燃油车型的竞争力,并将极大刺激私人市场对电动车的消费需求。
投资建议:特斯拉在华正式量产交付,短期内对市场情绪构成了较强提振,也让市场对电动车的后市发展有了更多乐观预期;随着特斯拉、大众、通用等全球一线车企的竞相发力,新能源汽车产品端的供给将更具吸引力,有望触达更多消费群体,其中特斯拉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更低折旧降低售价,有望拉动其在国内的销量,其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有望放量,推荐拓普集团,关注三花智控;电池材料领域建议重点关注LG供应链企业,对应当升科技、璞泰来、新宙邦、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风险提示:1)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如果国家对实现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软化或改变,导致政策出台力度低于预期,将显著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规模;2)电动车自燃事故带来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国内外特斯拉车型曾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其采用的高镍电池体系对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是一大考验。若国产特斯拉再度发生自燃事件,或将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给产品销量带来负面影响;3)技术路线发生变化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变革期,若下一代技术产业化进程超出预期,将对现有行业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前期投资回收能力将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