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销量点评:电动销量仍旧承压,政策环境有望回暖-200114.pdf
大小:31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销量点评:电动销量仍旧承压,政策环境有望回暖-200114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销量点评:电动销量仍旧承压,政策环境有望回暖-200114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销量点评:电动销量仍旧承压,政策环境有望回暖-20011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12月销量点评:电动销量仍旧承压,政策环境有望回暖-200114(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12月销量16.3万辆,环比+71.4%,同比-27.4%,全年销售120.6万辆,同比-4%。短期看行业景气仍有压力,但近日电动百人会释放产业利好,政策环境有望回暖,预计2020年行业总量有超预期可能。从持续性角度,建议重点把握进入全球供应链的各环节龙头企业,尤其是特斯拉产业链的优质公司。
  事项:2020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19年12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点评如下:
  12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6.3万辆,环比+71.4%,同比-27.4%。根据中汽协数据,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14.9/16.3万辆,环比+36%/+71.4%,同比-30.3%/-27.4%,符合市场预期;2019年累计生产/销售124.2/120.6万辆,同比-2.3/-4.0%。行业景气度较低,主要系补贴退坡以及传统车市场低景气影响。分车型看,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2.5万辆(同比-24.5%),其中EV和PHEV分别销售10.5万辆(同比-22.1%)和2.0万辆(同比-35.0%)。另外,商用车销售3.8万辆(环比+101.2%,同比-35.3%)。分季度看,2019年Q1/Q2/Q3/Q4新能源整体销量27/35/24.5/33.3万辆,同比+95%/+32%/-20%/-37.4%,受补贴退坡影响,三四季度销量下滑明显,预计2020年政策环境有望明显转暖。
  乘用车:补贴退坡影响边际递减,年底如期冲量,行业驱动换挡进行时。12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销售11.2/12.5万辆(同比-32.6%/-24.5%),2019全年累计生产/销售109.1/106万辆(同比+2%/0.7%)。12月单月冲量明显,销量环比+64.0%,其中EV/PHEV环比+66.8%/+50.9%。分季度看,新能源乘用车Q1/Q2/Q3/Q4销售25.2/32.2/22/29.7万辆(同比+98%/+41%/-19%/-29.3%)。我们预计低景气仍会持续到今年上半年,但行业中长期趋势未变,预计今年下半年景气有望提升。
  商用车:行业景气较低,龙头企业份额持续提升。12月新能源商用车生产/销售3.7/3.8万辆(同比-22.1%/-35.3%)。2019全年新能源商用车生产/销售15.0/14.6万辆(同比-25.1%/-28.3%),行业景气度较低,但龙头企业份额在不断提升。新能源客车方面,2019年11月宇通客车销售新能源客车1,846台,同比-38.32%,1-11月累计销量1.8万辆,同比+5%,市场份额则由2018全年的27%提升至29%,远超第二名中通客车(11.2%)。未来随着补贴退坡加速退出,行业低端低效产能有望逐步出清,利好商用车龙头企业份额继续提升。
  国内政策环境回暖,预期提升,海外供应链持续超预期。近期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北京举行,释放包括“双积分政策拟于近期发布”与“补贴温和退坡”等利好观点,我们预计2020年行业整体政策环境有望回暖,销量预期将明显提升。同时近期海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频繁加码,11月德国电动补贴上调、12月法国补贴得到延长、美国《2019年绿色能源法案》有望进一步加大税收抵免政策优惠力度,海外政策环境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中国历史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着2020年海外市场放量,进入海外车企供应链的企业有望一起成长。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终端价格竞争加剧;政策落实不达预期。
  投资建议:基于我们对行业政策环境回暖的判断以及特斯拉国产化进展持续超预期,预计2020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有望超预期。建议:(一)核心继续把握特斯拉产业链机会,标的包括: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宏发股份、均胜电子、华域汽车、宁波华翔、银轮股份等。(二)锂电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尤其是能够进入全球供应链的企业:1、锂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刀片电池新技术)、亿纬锂能,建议关注欣旺达;2、上游钴锂资源:凭借优质产品供应和产能优势已经成功跻身全球供应链体系,当前供需格局呈现改善趋势或者价格企稳:赣锋锂业(锂)、寒锐钴业(钴),建议关注华友钴业。3、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材料:璞泰来(负极)、新宙邦(电解液)、当升科技(正极)、中材科技(隔膜),建议关注:恩捷股份(隔膜)、科达利(电池结构件)、格林美(正极前驱体)。4、锂电设备:杭可科技、先导智能。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