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

上传日期:2020-01-16 16:01:28 / 研报作者:李建伟袁健聪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pdf
大小:259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军工行业碳纤维专题报告:“黑色黄金”迎发展风口,军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200116(33页).pdf(3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高新材料。全球碳纤维市场上日美两国处于绝对领先,我国虽然研发起步基本一致,但产业化大幅落后约35年。报告着重分析了全球龙头日本东丽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国内涉军碳纤维企业将通过军用市场获得“弯道超车”机会,并发展出行业龙头“中国东丽”。
  碳纤维质量轻强度大,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碳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大、模量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经过五十余年技术发展,碳纤维强度和模量持续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2018年销售量占比23%)、风电(23%)、体育(15%)、汽车(12%)等领域。
  全球供需:民用市场需求旺盛,日美主导国际供给。全球碳纤维市场保持10%以上增速增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吨,北美(33%)和欧洲(27%)需求占比较大,亚太地区(除日本外)需求增长27.4%,增速较快。军民机整机需求旺盛及复材用量占比大幅提升共同驱动碳纤维行业持续高景气;风电机组大型化有望为碳纤维市场带来新的增量。日美共同主导碳纤维供给,日本东丽(26%)、东邦(13%)、三菱(10%)三家公司共同占据小丝束市场近半份额,美国赫氏则独占大丝束产品58%市场份额。近年来中国在碳纤维领域投入加大,2018年市场份额24%,未来仍有望持续提升。
  国内发展:产业化进程落后,成本控制能力有待提升。我国碳纤维产业化进程落后日美等国近35年,需求结构上我国碳纤维在高端应用领域需求不足,航空航天需求占比仅3%,远低于23%的国际水平。供给端由于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受限,订单数量较少,虽然产能规模较大,但2018年产能利用率仅34%,低于其他国家65%的水平。受此影响国内碳纤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在成本中占比较大,中简科技折旧占比为30.51%,国际上该比例一般不超过10%。固定成本无法有效摊薄,是中国碳纤维企业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
  借鉴东丽发展,国内涉军碳纤维企业有望出现“中国东丽”。东丽是全球碳纤维龙头企业,在小丝束产品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东丽紧抓市场扩张契机、依托政策支持,通过研发管理、绑定客户、全球化生产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压低生产成本,全球市场份额持续领先。目前政策支持叠加军机列装加速、先进军民机复材用量上升等因素驱动国产碳纤维市场需求扩大,国内涉军碳纤维企业受益军工订单增长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并借此开拓民用市场,孕育“中国东丽”的条件已经开始具备。
  风险因素:军机交付低于预期,民航需求低于预期,风电站建设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长期以来我国碳纤维产业化进程落后,高端应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于国际竞争对手,严重制约了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国防的战略转型,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对高端碳纤维需求旺盛,进而为国内碳纤维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契机,建议关注中简科技等有涉军业务的碳纤维企业。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