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

上传日期:2020-01-17 17:31:39 / 研报作者:胡娟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pdf
大小:121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

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分析:曙光显现,预期获稳-200117(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美国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
  阶段性协议的达成,影响深远。宣告了过去近两年关税互损、硝烟弥漫局面的消退和改善,为后续谈判提供了基础。对恢复信心,稳定外贸和投资注入了能量。同时,协议达成将以“倒逼”形势推进中国改革、制度完善和深化开放层次。
  重点明确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关税退坡符合第一阶段谈判预期
  协议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折,包括暂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并将去年9月1日生效的(规模约为1100亿美元)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与去年的声明内容一致,此外仍有大约2500亿美元商品保留25%关税,第二阶段谈判可能涉及进一步降低税率。)
  2、增加了扩大自美进口商品的细节
  协议提出,中方将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未来两年的进口规模,要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
  在制成品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329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448亿美元。
  在农产品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25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95亿美元。
  在能源产品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85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339亿美元。
  在服务方面,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28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251亿美元。
  中国目前自美进口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规模较小,因此协议提及的扩大进口的幅度也比较大。
  3、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
  此次签署的协议中,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平等互利的共识,并明确了汇率问题上两国都要平等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平等,双方都要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等重要原则。
  此次协议中双方均认可,汇率问题与汇率评估本质上是一个多边问题,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做判断。这将有助于妥善解决美方一些人乱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等问题,减少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议和分歧,保持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4、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内容总体是平衡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
  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商业秘密保护、与药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等方面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双边合作力度,推动在该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将讨论知识产权双年度合作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联合项目,产业外联,信息和专家交流,通过会议和其他方式定期互动,以及公众意识领域的合作。
  5、双方在技术转让方面权利义务对等,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转让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开放方向
  在技术转让方面,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协议强调,双方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对方市场,并且进行公开、自由的运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按照市场原则自愿进行,政府不支持、指导自然人或者企业开展扭曲竞争的,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对外投资。
  6、金融服务开放对双方都是利好,相关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将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
  中国不迟于4月1日取消寿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并且允许美国独资保险公司进入上述领域。中国确认不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美资保险公司在华全资拥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置限制。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