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新型冠状病毒对消费短期及中长期的影响-200131

《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新型冠状病毒对消费短期及中长期的影响-200131(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新型冠状病毒对消费短期及中长期的影响-200131(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我们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比拼的是系统的竞争力以及对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一定程度上影响的短期的消费,中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系统的修复大有裨益。通过回顾2003年的SARS事件以及消费特性的分析,我们得出:短期影响因素要考虑季节性占比、区域占比、渠道体系等,影响了区域白酒(白云边、黄鹤楼酒)、周黑鸭(地方产品)的消费;而速冻食品、液态奶、方便面、火腿肠(双汇)、部分保健品(Vc等)等有望受益;不受影响或者影响不突出的产品如:调味品、啤酒(淡季);中长期来看,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白酒的竞争力更优。
擅长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是一种优秀的竞争力。我们认为系统具有反脆弱性,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除了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之外,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进而变得更加强大。我坚信新冠肺炎事件之后我们的医疗系统将更加强健。从研究的角度而言,我们将公司的财务模型分为系统一(惯性思维)和系统二(加速点或失速点),由于系统一具有同质性,系统二的分析更具价值。
历史经验:每一次风险的背后,酝酿着下一波的机会。我们回顾食品饮料历次风险事件,我们发现每一次风险事件当时,短期会影响总量的消费,但是也会加速行业的品牌集中,中长期有利于优质供应的企业。白酒:2003年非典事件事件之后,迎来消费的快速修复,奠定了白酒黄金十年的基础。2012-2015年塑化剂事件以及三公反腐政策的挤压,白酒行业进入被动去产能周期,换得2015年至今白酒品牌的分化成长和品牌的加速集中。食品:2011年“地沟油”事件之后,消费者在短期减少了部分外出就餐的比例,并且更信赖有品牌背书的龙头企业的产品。2011年食用油行业CR3大幅提升了3.5个pct,规模性企业的市占率提升了3.1个pct,推动了食用油品牌的加速集中。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依旧历历在目,2004至2009年五年时间,伊利的市占率仅提升一个百分点,而伊利在近十年中,市占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由此我们认为:每一次风险都酝酿着下一波机会,其背后逻辑在于我国居民需求曲线正处于上行通道中,需求层级逐步由物质需求过度到安全需求乃至受尊重的需求,短期的波折不改向上的趋势,品牌集中趋势有望持续。
食品饮料行业影响几何?
(1)季节性:白酒Q1占比较高。新型肺炎对消费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一季度,部分延续至二季度,预计至三季度影响基本消失。白酒Q1消费占比达到35-40%,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啤酒等Q1消费占比相对较小。考虑到白酒行业去年库存总体偏低的现状,此次影响有限。
(2)渠道体系:餐饮承压影响白酒、啤酒的消费,电商渠道或影响较小。从消费场景看,由于疫情影响餐饮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对白酒、啤酒等以餐饮消费为主(聚集消费)的消费品影响直接。调味品/乳制品/方便面/火腿肠等必需品且具备一定的储备属性,在主要的食品饮料子版块中受影响较小。
(3)收入区域构成:周黑鸭、古井贡酒或受影响,伊利股份、双汇影响次之。我们分析了白酒、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啤酒龙头的主要市场,尤其关注湖北市场的收入占比。其中周黑鸭作为武汉的上市公司,位于疫源地,其5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湖北市场,受到的影响预计较大;古井贡酒由于收购黄鹤楼,湖北是公司第二大市场,约占据上市公司10%左右的收入;伊利股份两湖(湖南+湖北)是并列第五大市场,占比约8%;双汇发展湖北区域是第三大市场,收入占比约9%,虽然会影响送礼的消费,但是对于刚性的需求影响不大。其他龙头的收入构成中来自湖北市场的占比较小,因此受疫情影响也相对有限。
复盘sars:短期直接影响消费,疫情平息后得到修复。我们复盘了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SARS期间食品饮料板块的表现,SARS疫情对社会消费拖累主要体现在2季度,其中5月份影响的最大,社零增速同比仅4.3%。疫情平息后,消费的恢复非常的快,并在2004年达到了新高。
(1)短期:区域、季节性要素以及消费场景影响大。2003年SARS期间以乳制品和肉制品为代表的必选消费品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调味品和啤酒走势与大盘较为接近,而以白酒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则一定程度上跑输。从产品的消费特性以及渠道特性而言:我们认为:短期受人口流动性的影响,具有宅特性的产品有望受益,比如:速冻食品(三全、安井)、液态奶、方便面、火腿肠(双汇)、部分保健品(Vc等)等;不受影响或者影响不突出的产品如:调味品、啤酒(淡季);短期受到影响的比如部分区域白酒(白云边、黄鹤楼酒)、周黑鸭(地方产品)。
(2)中长期:商业模式更为重要,优质白酒最优。虽然疫情期间短期内食品饮料板块略跑输大盘,但长期来看板块走势则明显跑赢大盘,白酒的长期竞争力更优。中长期来看全国化的大品牌相较于区域的品牌,抗风险能力更强;受众群体较大的产品以及渠道体系健全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事件提示:冠状病毒扩散风险、消费升级进程不及预期、食品安全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