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报告:以史为鉴,注重行业长期逻辑-200203

《山西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报告:以史为鉴,注重行业长期逻辑-200203(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报告:以史为鉴,注重行业长期逻辑-200203(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WHO宣布武汉肺炎构成PHEIC,预计疫情影响有限。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截止2020年1月31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累计确诊病例11791人,共有疑似病例17988人,累计死亡病例259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3人。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突发事件委员会作出决定,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至此世卫组织共宣布了六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相比前五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染性高,但死亡率低。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同时科研人员积极致力于病毒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研发,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我们预计未来疫情很快可以得到控制。
以史为鉴:复盘非典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根据非典疫情发展截取了2003年2月1日至6月15日的数据,分阶段看:疫情前期扩散阶段(2003.2.1-2003.4.15),整个市场普涨,以汽车、金融涨幅居前,市场并未对疫情做出足够反应,医药板块跑输大盘,涨幅处于中下游水平;直到疫情进入最严峻时期(2003.4.15-2003.4.25),市场被恐慌情绪放大,大盘期间跌幅达10%,各板块无一幸免全部下跌,仅有医药行业较为抗跌,跌幅仅0.45%差点翻红;大盘触底后的反弹阶段(2003.4.25-2003.6.15),采掘、公用、钢铁涨幅居前,医药不涨反跌,排名倒数第二,至此非典疫情逐步进入尾声。分析在非典时期医药股的表现,在前期扩散期,由于市场未对疫情做出足够反应,医药股并未展现出相对大盘的超额收益,仅仅是在疫情最恐慌的时期最为抗跌,在此期间受益于疫情的仅仅是部分公司,而这个阶段的投资窗口期较短,且个股波动剧烈,投资者参与难度较大,大多数股票更多表现为防御属性。
新型肺炎疫情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对比03年的非典行情,如今医药行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03年医药股不到100只,大多为传统化药中药企业,当时过百亿市值的仅哈药股份,如今医药股超1000亿市值的已有数家,过百亿的超过100家,同时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为代表的细分行业发展壮大,而且自03年非典结束后走出以恒瑞医药(193倍)、长春高新(87倍)为代表的一系列大牛股。虽然市场风格发生巨大变化,但03年的非典事件对当下武汉肺炎行情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自身逻辑,目前当下医药行业面临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快速释放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增长乏力的医保基金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大量资金的医药股配置需求与稀缺优质医药股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医药核心资产估值居高不下,而低估值医药股则陷入“价值悖论”,这就是此前医药股面临的状况。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还是要围绕行业自身产业逻辑,关于此次疫情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主要列出以下两条投资主线:
1.关注高估值的医药核心资产杀跌后的投资机会,这类资产的特征是经过19年的拔估值后目前仍处高位,而疫情的发展对于其高估值有一定压力,个别公司可能还会影响到业绩,从而导致戴维斯双杀。但是对于这类公司来说,其长期产业逻辑并不会因为短期事件性利空而改变,历史上看医药行业优秀的公司往往都能穿越牛熊,板块调整之际往往都是加仓良机。市场普遍担忧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医药由于其弱周期属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特别是在老龄化背景下,医药刚需始终存在且在快速增长,建议投资者关注这类医药核心资产杀跌后的投资机会。
2.受益于此次疫情的行业及公司,典型的以口罩、抗病毒药、诊断试剂等等涉及相关产品的公司为代表,我们列出相关公司供投资者参考。但同时我们认为,由于此次疫情带来的业绩放量更多是短期影响,大多数公司业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作为短期行情投资者参与难度较大,建议谨慎参与。但是投资者仍可以积极关注一些长短期逻辑兼具的行业及公司,例如IVD、药店、疫苗等。典型的以药店股为代表,长期受益于处方外流及集中度提升大趋势,短期受益于疫情发展大概率业绩放量,而估值目前仍具性价比,上市公司以益丰药房、一心堂为代表。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的风险;政策风险;企业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医疗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