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着眼长期影响,医疗费用的投入还需加大-200202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着眼长期影响,医疗费用的投入还需加大-200202(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着眼长期影响,医疗费用的投入还需加大-200202(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临近2月3日沪深交易所正常开市,市场更为关心哪些医药行业子领域会受益本次疫情,我们在本篇周报中会结合2003年SARS期间简单谈下需求在明显增长的细分方向,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想述及行业会有何长期影响。
复盘SARS:疫情对医药投资是短期扰动。(1)疫情对医药工业和医药零售有正面影响。在SARS疫情阶段,整体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明显,同期中西药品零售额也获得快速增长;(2)二级市场上,2003年钢铁、汽车、采掘和公用事业指数的走势靠前,生物医药指数在疫情爆发阶段走势略显强劲,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基本仍受到板块内投资逻辑影响而走势不佳。
因此,结合SARS期间的市场表现来看,预计医药板块的短期走势有望坚挺,但疫情后的市场表现仍要看板块本身的投资逻辑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目前在业务层面与疫情直接相关的领域包括:(1)零售渠道和互联网医疗的客流量增加;(2)防控及治疗类产品:①部分药物及血制品:与新型肺炎疫情相关的抗病毒、广谱抗菌、部分中成药及血液制品等;②医疗设备:生命信息与支持类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进行肺部检查的CT、DR等设备,但考虑医疗设备为耐用品,预计短期除部分新建医院对采购有一定拉动外,整体的业绩贡献有限;③IVD(体外诊断):试剂耗材是消耗品,预计将有一定程度业绩贡献,主要产品包括血常规+CRP以及其他感染检测类项目。我们判断,在后市的表现中值得关注的几点趋势是:
第一,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会继续加大。2003年SARS后,我国财政支出对医疗卫生产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79%提高到了2018年的6.57%,其中财政卫生费用占比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0.75%提升至2018年的1.82%。因此,结合SARS后时期我国医药产业的变化,预计此次疫情后我国对于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有望进一步增加。
第二,社会的科学认知在提升,临床用药越来越合理。2003年SARS期间全民疯抢板蓝根、食盐、白醋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但这次疫情下口罩、消毒液等感染防控类产品成为热销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各级防控体系下均贯穿始终,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在大幅提升。相对应的是,合理用药的趋势已不可逆。
第三,基因检测全面进入感染领域。新型冠状病毒的甄别和确诊对于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此次疫情全面普及了核酸检测的必要性。目前药监局已审批通过了华大基因、捷诺生物、之江生物等企业的6个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产品,技术平台包括了RT-PCR和基因测序。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2)激励落地后的中药企业如云南白药等;3)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等;4)“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山东药玻和凯莱英等;5)医疗服务及连锁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老百姓、益丰药房和大参林等;6)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
风险因素: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