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货币信用料将偏宽-200202

《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货币信用料将偏宽-20020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货币信用料将偏宽-20020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为缓冲新冠疫情带来的信用收缩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投放、定向利率引导与信用扩张托底方面仍有宽松空间,银行业监管政策有望延续稳定基调并注重灵活安排。
事项: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简称“金融30条”)。此外,近期共有18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年度业绩快报。本期投资观察聚焦当前银行相关政策面、基本面及市场面情况:
政策面:宏观流动性投放+微观信贷定向引导,对冲信用与经济负向影响。五部委发布的金融30条包括流动性与信贷支持、日常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运行、跨境业务“绿色通道”和强化政治意识五大方面(政策要点详见附表)。结合当日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和银保监会曹宇副主席答记者问内容,判断政策方向:
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力度短期有望增强。①流动性无虞:央行将于2月3日超额续作1.2万亿逆回购(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为对冲疫情影响下M0和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春节占款延长,流动性宽松趋势在月内均有望延续;②利率定向支持:主要是以央行低息再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通过商业银行定向对重点区域(疫情严重地区)、重点行业(疫情防控保障行业)和重点企业(小微与民营企业等)降低融资成本(据银行业协会报道,多家银行将对湖北省内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此外我们预计普惠定向降准和LPR利率调整抑或是月内备选政策。
监管政策:延续稳定基调亦注重灵活安排。银监会曹宇副主席表示“将继续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发展直接融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银行主要涉及“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和资管新规“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判断,下阶段非标处置或按“一行一策”方向展开,灵活安排的同时亦将伴随“贴身监管”,确保非标资产的平稳、合理处置。总体行业监管而言,随着存量风险的逐步规范与出清,银行业监管重点料将由“堵”向“疏”倾斜,引导高质量发展或为主要方向。
整体而言,五部委联合发文有助于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缓冲疫情带来的信用收缩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短期看,作为受间接影响行业,银行业经营与盈利受疫情扰动料较为有限。更长期限的资产增速和资产质量影响取决于疫情控制的进展,后续需重点关注餐饮旅游、批发零售等行业的经营变化情况。
基本面:四季度盈利增速整体平稳,资产质量继续整固。预计披露业绩快报的18家银行(6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5家农商行)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0.9%,虽较前三季度增速12.6%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双位数的较好水平。我们认为,18Q4息差贡献下的高基数、19Q4部分银行严格不良认定和拨备计提,是盈利增速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驱动要素而言:
收入端:利息净收入增速回落,非息收入或有恢复。18家银行前三季度/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6.8%/14.0%,我们预计四季度营收增速放缓主要是2018年同期息差高基数所致。招行业绩快报数据可为佐证(18家银行中仅招行业绩快报披露利息净收入与非息细项):19Q4公司利息净收入环比微降4.5%,而中收业务修复驱动非息收入增速继续回升(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同比+8.9%/9.6%)。
风险端:资产质量总体向好,银行个体分化。18家银行中有11家四季度不良率出现下降,披露拨备覆盖率的12家银行中亦有8家实现单季上升,均表明行业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仍在稳中向好。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银行四季度不良率出现反弹,推测更为严格地执行不良认定标准或为主因(部分银行加速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认定为不良)。
市场面:春节期间港股受疫情冲击表现疲弱,内银板块表现与市场基本同步。春节期间港股表现(1月29日-31日开市交易)或为节后A股参考:期间恒生指数和恒生内银指数分别-5.9%/-6.2%。A+H银行股而言,部分前期涨幅偏低的大行表现出更强的抗跌属性,交行(-5.3%)、中行(-5.3%)和邮储银行(-5.5%)相对表现居前。
投资观点:经营稳定,具备相对价值。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和信用投放基调偏宽,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速下行影响的政策可期。作为受疫情间接影响行业,银行经营与盈利受冲击料较为有限,加之当前机构持仓偏低,市场整体承压下板块具备防御价值。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