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新冠”肺炎疫情下市场策略点评:从“非典”到“新冠”,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200205

《国海证券-“新冠”肺炎疫情下市场策略点评:从“非典”到“新冠”,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200205(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新冠”肺炎疫情下市场策略点评:从“非典”到“新冠”,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200205(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截至2020年2月4日,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已经累计造成确诊病例24324例,疑似病例23260例,死亡病例490例,超过18万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各地交通中断、春节复工推迟、居民外出活动减少。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严重干扰,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态势。
我们通过复盘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对比当下宏观经济环境较2003年时的变化,判断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与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资本市场在疫情背景下的演变方向。
“非典”时期的复盘非典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相对有利,经济周期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当中,因此当时我国企业面对疫情的抗压能力较强。疫情对需求侧的冲击主要发生于第三产业。疫情对供给侧的冲击主要发生于第一、二产业。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明显反馈至就业市场中。
从货币政策上来看,“非典”初期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边际宽松,2003年2月下旬至4月初,银行间资金利率逐步下行。但是进入4、5月后,通货膨胀和地产过热的迹象显现,导致货币政策再度收紧。央行也于4月下旬重启了央票发行,并逐步上调了发行利率。从财政政策上来看,“非典”前中期财政政策总体宽松。从地产政策来看,“非典”疫情使房地产调控基调由紧转松。
在债券市场上,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更多体现在长端利率上。在股票市场上,港股市场先于A股市场反应,疫情影响下两者跌幅相当。疫情过后,股票市场走势仍按照自身逻辑演绎。板块表现则与当时市场主题密切相关。
当前经济环境较“非典”时期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周期较“非典”时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独立面对疫情冲击的抗压能力有所下降,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有所上升。具体来看:我国所处的科技周期同“非典”时期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切换、动力有所下降。我国居民、企业所处的债务周期同“非典”时期不同经济脆弱性有所上升。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同“非典”时期不同,不同市场受到的冲击存在差异。
“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参考“非典”时期的经验,同时结合当下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冲击如下:1)在产业层面,疫情对第一、第二产业供给端形成冲击。
疫情将主要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侧形成挤压。2)在就业市场上,疫情可能显著的恶化就业形势,导致失业率大幅抬升。3)在金融市场上,个人与中小企业违约压力加大,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抬升。
“新冠”疫情对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影响在货币政策上,目前央行有意呵护整体货币环境,货币政策以宽松和维稳为主。在财政政策上,未来财政政策也会更加的积极,但是操作空间有限。利率债方面,短期来看长端利率仍有空间。信用债方面,调整中存在建仓机会。可转债方面,我们认为整体危中有机。股票方面,短期扰动不改股市中长期逻辑。
风险提示:疫情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