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

上传日期:2020-02-10 11:55:32 / 研报作者:张文录沈瑞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pdf
大小:76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
文本预览: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 “药”倾听市场的声音第一百零七期: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已过,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0209(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增疑似病例第一个高峰期已过,下周是最关键时期
  新增疑似病例在2日与5日达到两个高峰,4日与8日下降到4000人以内,防控效果显现,基本可以确定第一个疫情高发期已过。这周末是一个关键时间,产生了第一个返工潮,按照平均7天的病毒潜伏期,下周末是最关键时点。如新增病历无大幅上升,则疫情基本进入平台下降期。因下周末的第二波返工人员潮已经有半个月以上的隔离时间,所产生的冲击将小于第一波返工人员一周的隔离时间带来的冲击。从医药的投资角度来说,短期的骚动情绪也将逐渐消散,回归理性思考中期问题。
  概念炒作逐渐回归理性分析,短期治疗概念有可能继续走强
  这一波医药上涨行情分为新冠诊断试剂、防护用品、抗病毒中成药和血制品等家庭和临床用药、疫情相关医药器械和创新型治疗药物五个部分。新冠诊断试剂主要是PCR诊断试剂,基本是基于科技概念炒作,对财报影响不大,这个风口已经过去。抗病毒类中成药、抗生素和血制品等是补库存的概念,对业绩影响程度不一。短期业绩脉冲能力最强的是中成药抗病毒产品,医院储备,家庭也会储备,相关公司一季报业绩最为向好。抗生素等产品医院用量也较大,但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对相关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但爆发力不如中成药。血制品行业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类是新冠治疗中医生较为公认的药品,使用量大。按照我们的测算,有潜力带来血制品300余吨的新增需求,可能会造成2020年血制品供应偏紧,可能后续血制品价格有一定上升空间,对相关公司业绩产生中期影响。医疗器械类公司与药品类似,一季报业绩将有所体现。
  市场争议最大的是防护用品口罩与新冠治疗新药这两个题材是否还会持续下去。口罩从上游到下游供应上升最慢的是口罩机设备,这个订单周期最长。对口罩股的投资逻辑是资源最为稀缺,供给最紧张,持续时间到疫情后。预期利润能否持续上涨,第一是价格、第二是产能。价格方面,生产企业主要面对的是成本与原材料两端的压力,成本与人工方面压力大,由于市场监督局严防哄抬价格,部分地区由政府组织收购口罩,短期内口罩价格无法弥补成本增长,个别流通商大幅加价并不能体现到生产企业报表上。第二,由于价格管控,民营企业等扩产动力不足。有人提出,放开价格,让自由竞争来决定供需。我们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制度的优越性绝对不会让资金爆炒这个行业,最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口罩的供给始终不会彻底解决,但如果下周末疫情再度缓解,买不到口罩就买口罩股的安慰效应将消散。连续大幅上涨后,注意投资风险。治疗药物,新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瑞德西韦、利托那韦、阿比朵尔、达芦那韦等等。要想成为新药,再快也要至少两个月以上时间。同情治疗是给重症患者为主的,药物的疗效是一方面,毒副作用等更是考量因素。新冠病毒死亡率较低,如安全性数据不好,疗效好也很难应用到一般的轻症患者治疗上。由于相关治疗标的较口罩概念股稀缺,应该是最强的疫情概念股。医药的概念炒作和疫情发展程度曾正相关,或许这周末就是一个大的拐点。最后,愿疫情早日消退,祖国繁荣富强。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进程的不确定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