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存贷双高问题解析:康美药业违约复盘-200214

《华创证券-存贷双高问题解析:康美药业违约复盘-200214(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存贷双高问题解析:康美药业违约复盘-200214(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2月3日,康美药业违约,在货币资金造假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171天之后,终于资金链断裂。以康美药业为代表出现的存贷双高现象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而伴随康美、洛娃、康得新、东旭光电等主体陆续最终违约,这一现象的最终谜底也终于揭晓。2018年以来多家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出现这一问题。我们将存贷双高定义为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高于总资产的20%,且带息债务(注意不包含应付款等经营性负债)占全部投入资本的比重持续高于20%的现象持续2个以上会计年度。
货币资金舞弊往往可以通过库存现金虚构、银行存款伪造询证函、科目混记等方式实现。从识别角度来看,存在货币资金舞弊的主体,往往容易出现存贷双高现象,同时若没有高额的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相配合,则更为可疑。另外需要观察是否有投资过度激进、是否存在大额关联交易或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高股权质押率,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财务可疑特征等进行进一步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情形之下,主体存贷双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1、个别时点:存贷双高的情形若出现于个别时点,如某企业存留大量资金准备斥资建设大项目或收购其他较大的标的,属于合理情形。即存贷双高情形持续不超过2个会计年度。2、个别行业:对于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如部分贸易企业或部分金融类企业,且不严重,则尚属合理。3、个别国企:由于个别国企,尤其是具备一定产投属性,与地方政府存在较多资金往来,或在当地国企体系中存在系统重要性的主体,存贷双高可能是资金周转或临时留存导致,尚可理解。但是,对于产业债主体中,非金融、贸易类企业的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如果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的存款和贷款均超过总资产的20%情形,则属于“存贷双高”类的问题,对于此类主体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季报是否值得信任?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季报未经审计,更容易成为被舞弊企业操作的报表。通过大量财务舞弊主体的研究,我们发现,季报可以作为非常有力的舞弊迹象查询的手段,可以作为负面证据的找寻条件,但是对于季报所披露的对存在舞弊风险的主体有利的信息,并不都值得信任。从洛娃和康美在2018年一季报~三季报所披露的信息来看,账面货币资金非常充裕,年报所披露的货币资金相较于季报出现了将近十倍的缩水。康得新的账面货币资金虽未出现重大变化,但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货币资金无法表示意见,东旭光电在当时时点也在年报披露后收到交易所非常有针对性的问询函。可见对于存在舞弊风险的主体,季报并不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财务信息。
康美药业违约事件发展历程:2018年12月29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2019年4月30日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并称由于会计处理错误与核算账户资金存在错误,造成公司2017年报表存货等科目少计,货币资金多计299亿元。2019年8月16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2020年2月3日,公司未按时兑付“15康美债”回售款和利息,构成实质违约,违约金额为24亿元。
违约因素分析:康美药业属于存贷双高问题的典型。根据证监会调查结果,其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问题,公司利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货币资金,虚构关联方往来事项,转移资金买卖公司股票,参与坐庄抬高股价,同时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虚构近百亿收入,营造业绩向好的假象;公司受2018年中药材贸易业务萎缩及西药业务规模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及营业毛利率大幅下降,同时由于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净利润持续下滑;公司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且短期债务规模较大,而再融资能力受限严重,公司集中偿债压力加重,流动性紧缺。
风险提示:
信息收集及因素判断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