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磷酸氯喹是怎样的新冠肺炎-200218

《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磷酸氯喹是怎样的新冠肺炎-20021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磷酸氯喹是怎样的新冠肺炎-20021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2020年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科研攻关组组织了北京、广东和湖南几省十余家医院联合开展关于磷酸氯喹对于新冠肺炎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基于前期临床机构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疗效。我们对磷酸氯喹的作用机制、疗效、临床试验情况进行了梳理。
1、磷酸氯喹是什么?
氯喹属于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于1934年首次被发现,二战期间开始广泛用于疟疾的治疗,后由于抗氯喹耐药性疟原虫菌株的不断出现,氯喹逐渐从抗疟疾治疗和预防中排除,现在主要用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相关疾病。羟氯喹是氯喹的衍生药物,氯喹的有效性好于羟氯喹,但羟氯喹的毒性低于氯喹。此次磷酸氯喹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是氯喹类药物在“老药新用”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2、氯喹类药物是如何抑制病毒复制的?
氯喹类药物在抗病毒治疗领域的疗效得到了体外和体内试验的多次证明,但关于其针对病毒复制的靶点蛋白尚无明确说法,与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的作用机制不同,目前认为氯喹主要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抑制病毒复制:
(1)抑制病毒包膜蛋白的糖基化,从而抑制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侵入细胞。氯喹可能通过此途径抑制SARS-CoV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的结合而对SARS-CoV有抑制活性,新型冠状病毒也主要是通过与ACE2受体结合感染人体细胞,因此氯喹类药物也可能因此对冠状病毒有抑制活性。
(2)改变溶酶体PH值,抑制病毒复制。一些病毒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靶向运输至溶酶体区室,溶酶体PH在4-5左右,较低的PH值和蛋白酶的作用使病毒颗粒释放出感染性核酸,进行病毒复制。而氯喹和羟氯喹都是弱碱,在溶酶体内聚集会提高溶酶体的PH值,进而影响溶酶体中包括酸性水解酶在内的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PH依赖性病毒的复制。
(3)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和释放,缓解细胞因子风暴等体内过度的免疫反应。
风险提示:药品新冠肺炎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同类产品竞争加剧风险,产品质量问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