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零售行业重大事项点评:疫情加速医药医保消费互联网+推进,医药零售行业加速整合推进-200303

《中信证券-医药零售行业重大事项点评:疫情加速医药医保消费互联网+推进,医药零售行业加速整合推进-20030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零售行业重大事项点评:疫情加速医药医保消费互联网+推进,医药零售行业加速整合推进-20030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疫情期间医保的互联网+模式推进,医保资金属地化收支属性决定区域性O2O式管理大概率成为主流支付方式;考虑到药品的特殊商品属性及网上购药习惯培养,线下渠道难以颠覆;O2O模式将打开线下龙头连锁成长空间。
事项:
近两周,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推进很快,从药监局颁布的《医药零售个人医保定点管理规定》中首次提到线上医保定点资格的申请,到国家医保局颁布《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通知》中提出医保的全面电子化接入改造(2020年6月底前完成10家医院1000家药店的电子凭证接入改造,12月前激活30%),以及互联网医院、药店的线上医保结算,再到国家医保局、卫健委颁布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长处方政策、探索推进定点零售药店配药直接结算等举措。快速的医药零售互联网政策推进,尤其是医保上线,让大家对于医药零售线上和线下的发展预期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下面我们就总结下我们跟线上和线下企业沟通交流后的一些思考。
评论:
医保资金的属地化收支属性决定区域性O2O式管理大概率成为主流线上医保支付方式
各地医保的资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地方五险一金的财政缴纳。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决定》)标志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制度的正式运行,《决定》规定职工在所处的单位按工资的6%缴纳医疗保险,其中30%进入个人账户,70%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工资的2%,全部归到个人账户。各地实践看,单位缴纳金额以及划归个人账户的比例由各地人社局依据参保职工年龄具体制定,医保的细则规定和监管也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的医保情况自行调整制定。最近的政策提到的医保全面电子化接入,首先是从传统实体卡向电子卡转换,就像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医保已经全面绑定微信或者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和特定APP支付,但是其使用的场景和区域,还是局限在广东省或山东省内的医保定点机构,并且2018年广州部分地区曾试点开放互联网定点药店,然而由于网上支付医保难以监管,且无法满足异地结算(仅支持广州市的职工医保线上支付)等问题,试点仅持续半年。正是因为医保资金的区域性问题,以及线上线下一致性监管的原则,我们认为各区域医保部门的“定点”管理方式仍然会继续在线上被采用,这从资金安全性及监管难易度来看,都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从文件中提到“部署本地系统”、“地级市主要大型药店和至少1家医院支持电子凭证”等工作任务可以映射出。
我们判断互联网+医保模式落地后仍具备属地监管性质,即依托当地具备线下医保的定点机构展开仅针对属地的医保线上支付,满足最近政策文件中反复提到的“线上线下一致性监管”的原则,区域性的O2O式消费及监管大概率成为主流的线上医保支付方式。同时考虑到线上医保支付后需要在线下相应的医保定点资格门店取药配送,新模式的医药零售企业在不同区域开设医保门店的申请时间较长及运营成本较大,我们判断短期内医保线上支付政策的落地也将主要利好具备线下医保门店布局的传统连锁零售龙头,长期来看,新模式的医药零售企业有在达到一定区域的医保定点门店布局后,也有可能对传统连锁零售企业产生一定的分流作用。
风险因素
政策推进不达预期风险,连锁龙头药店整合不达预期风险。
总结及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疫情期间医保的互联网+模式推进加速,将进一步加速医院处方外流以及连锁零售行业的集中度大幅提升,且从医保的属地化收支属性以及线上线下一致监管的原则下判断,O2O模式,是最具备发展潜力的医药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终将协同发展,但传统线下连锁零售龙头料仍将是主流市场,成长空间依然显著。考虑到①行业在互联网+、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可能迎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升级;②处方外流加速;③未来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增量空间,维持医药零售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建议关注国内医药零售板块连锁龙头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