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预期丰满现实骨感-200307.pdf
大小:9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预期丰满现实骨感-200307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预期丰满现实骨感-200307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预期丰满现实骨感-200307(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钢铁行业周报:预期丰满现实骨感-200307(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投资策略:近期周期股市场关注上升,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强刺激成为股票及黑色商品市场顺理成章的联想。但我们对于短期强刺激判断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在于刺激政策必须要以人口可以顺利聚集作为前提条件,而人口聚集又与疫情防控中隔离的宗旨相矛盾。虽然国内疫情接近尾声,但海外尤其是欧美近期快速蔓延可能将延后国内防疫措施的退出时间。本周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新基建,不增加老基建,我们预计强刺激短期内提上议事日程概率较小。未来疫情进展将成为判断的先决条件。现货市场建筑钢日均成交量恢复至10万吨出头,但与2019年3月初的17万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显示复工力度仍然不足,当然近期疫情数据明显改善,后期复工节奏有望加快。但受制于疫情长期防控的需要,需求在二季度大概率不会出现超量回补,甚至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黑色商品期货表现坚挺,尤其远月价格涨幅超出近月合约,与股票市场同样交易强刺激预期,现货端高库存积累了较大风险。从中期来看经济周期所处位置不利,国内地产在过去五年的繁荣中累积了较大的均值回归压力,海外主流经济体在十年增长后也进入高波动阶段。疫情的出现和消失看似不会对经济长期趋势造成影响,但应该警惕的是,在周期所处位置不利的情况下,疫情在薄弱国家、脆弱环节发酵后引发蝴蝶效应,使得本来就该出现的周期调整变得更为提前和迅速。
  一周市场回顾: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35%,申万钢铁板块上涨7.80%。本周螺纹钢主力合约以3441元/吨收盘,周环比升106元/吨,幅度3.18%,热轧卷板主力合约以3461元/吨收盘,周环比升84元/吨,幅度2.49%;铁矿石主力合约以650元/吨收盘,周环比升34元/吨,幅度5.43%。
  需求有所恢复:本周沪市终端线螺采购量1.36万吨,环比增0.83万吨;全国建筑钢材成交量周平均值为11.66万吨,环比增6.26万吨;五大品种社会库存2527.43万吨,环比增153.81万吨,节后累计库存增幅较去年农历同期增680万吨。虽然周内成交量恢复至10万吨出头水平,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库存仍在大幅累积中,而往年同期已处于去化状态,当前下游需求复苏力度较为一般,后期情况需视疫情发展而定。
  高炉检修减少:本周Mysteel全国和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分别为63.54%和65.22%,环比增0.69PCT和5.08PCT;本周Mysteel全国和唐山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33%和69.76%,环比变动-0.36PCT和0.29PCT。本周53家独立电弧炉开工率9.24%,环比增3.92PCT;产能利用率7.61%,环比增3.91PCT。周内陆续有高炉复产,五大品种产量开始转降为升,或与近期成交明显反弹有关,随着下游陆续复工,钢厂生产或逐步恢复正常。
  钢价先抑后扬:Myspic综合钢价指数周环比降0.83%,其中长材降1.07%,板材降0.55%。上海螺纹钢3440元/吨,较上周升20元,幅度0.58%,上海热轧卷板3520元,较上周升20元,幅度0.57%。近期实际下游复工力度一般,但市场预期较为乐观,钢价抗跌。我们认为当前海外疫情发展情况尚不确定,疫情存在长期防控可能,二季度需求或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钢价或随之调整。
  矿价反弹:本周Platts62%89.5美元/吨,较上周升5.6美元/吨,高低品价差扩大。上周澳洲巴西发货量2823万吨,环比降32万吨,到港量746万吨,环比降147万吨。最新钢厂进口矿库存天数26天,较上次降2天。天津准一1950元/吨,环比降50元/吨;废钢2350元/吨,环比降20元/吨。近期高炉复产增多且钢厂原料库存较低或带动铁矿石需求反弹,但近期海外矿山发运量正在恢复,矿价或以震荡为主,不排除后期钢价回调带动矿价下跌。
  盈利企稳:本周主流钢种盈利以稳为主,根据我们模拟的钢材数据,周内双焦价格下跌对冲矿价反弹,成本端整体小幅下滑,而成材周度均价环比趋弱,行业吨钢盈利企稳,其中热轧卷板(3mm)毛利降5元/吨,毛利率降至6.46%;冷轧板(1.0mm)毛利降10元/吨,毛利率降至0.98%;螺纹钢(20mm)毛利降35元/吨,毛利率降至7.70%;中厚板(20mm)毛利升18元/吨,毛利率升至3.46%。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加。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