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增速回落如预期,关注疫情全球带来的出口压力-200309

《中诚信国际-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增速回落如预期,关注疫情全球带来的出口压力-20030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外贸增速回落如预期,关注疫情全球带来的出口压力-20030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冲击致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累计逆差八年来首次转负。由于疫情冲击,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延长发布,改为与2月份一同发布。受疫情冲击影响,1-2月份外贸数据表现较差:1-2月,进出口总额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较2019年全年下降1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292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2%,较2019年全年大幅回落17.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995.4亿美元,同比下降4%,较2019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71亿美元,累计逆差2012年3月以来首次为负。
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出口增速大幅下降。1-2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疫情冲击导致春节假期延长,从而使得春节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二是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的复工复产延期,生产放缓影响出口;三是出于对中国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担忧,国外降低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分区域来看,1-2月对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出口增速均为负值:对欧、美、日出口增速分别为-18.4%、-27.7%和-24.5%,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0.8、13.6和23.4个百分点;经香港转口贸易同比增速为-20.4%,较去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对东盟、印度、南非、俄罗斯出口增速分别为-5.1%、-13.9%、-22.9%、-15.4%,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1、7.5、16.6、10.6个百分点;对巴西出口增速虽然为-3.8%,但较去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受复工复产延期的影响,以及疫情期间劳动供给不足,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如纺织品类、箱包、服装、玩具等,下降幅度均超过出口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增速为分别为-15.2%和-16.2%,同样显著下降。
大宗商品托底进口,民生消费类和疫情相关类进口上升显著。相较于出口而言,进口增速并未出现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进口增加,同时为了保障春节前后重点民生产品的供应,加大了对农产品的进口,此外为了保障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加大了对疫情防控物资的进口。从区域来看,对欧、日、韩以及经香港转口进口增速均有所下降,同比增速分别为11.4%、-9.3%、-8.1%和-33.7%;在中美贸易缓和以及低基数背景下,对美进口增速同比增长2.5%,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37.8个百分点;对东盟进口增速则延续着相好的趋势,同比增长7.2%,较去年同期增长15.4个百分点。从进口商品来看,农产品进口同比增速为5.1%,特别的在当前猪周期高位背景下,猪肉进口量增加1.6倍;大豆增速在中美贸易缓和后持续正增长,同比增长4.2%;大宗商品中原油和铁矿砂同比增速分别为14.7%和17.1%,均远超去年同期
关注海外疫情扩散对出口带来的压力。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走弱,2月份摩根大通PMI指数出现显著下降,回落至荣枯线以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以来,疫情在韩日欧等重要发达国家迅速扩散,各主要疫情国也开始了采取限制措施,但国外疫情防控仍未有拐点迹象。疫情将对后续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将更持久,全球需求低迷的形势短期难以改观,对我国的外贸特别是出口将产生进一步的冲击。鉴于疫情带来的全球不确定性加剧,未来仍需持续关注疫情扩散给我国出口带来的压力。但出口仍有一定的支撑因素:一方面,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为了保障企业度过疫情,制定多政策从多方面扶植企业。当前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复工也不断推进,据海关数据监测情况,2月份外贸进出口值是逐旬提升、企业申报报关单量也是逐旬递增的。3月份在复工深入和政策保障的背景下,进出口数据或将略好于1-2月份,但出口数据持续改善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后外贸的多元化也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韧性,1-2月份,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由于人民币汇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2月份,我国同东盟进出口按人民币计价增速为正,为2%,此外“一带一路”合作也出现了积极的进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31.7%,比重首超3成。对东盟合作的深入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拓展,对我国进出口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综合来看,后续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短期内进出口或将略有恢复,但仍需关注疫情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可能对出口产生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