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中公教育-002607-2019年报点评:大额分红彰显价值,跨赛道实现高速增长-200310

《光大证券-中公教育-002607-2019年报点评:大额分红彰显价值,跨赛道实现高速增长-200310(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中公教育-002607-2019年报点评:大额分红彰显价值,跨赛道实现高速增长-200310(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中公教育披露《2019年报》:总收入91.76亿元(+47%),营业利润20.91亿元(+56%),归母净利润18.05亿元(+57%)。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8亿元,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点评:
◆收入增长47%,归母净利润增长57%,中公持续寻求规模增长。
分季度来看Q1-4收入分别为13.12亿元(+61.93%)、23.26亿元(+42.29%)、25.22亿元(+46.08%)、30.17亿元(+46.02%),占比分别为14.29%/25.35%/27.48%/32.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同比扭亏)、3.87亿元(+46.37%)、4.66亿元(+41.62%)、8.46亿元(+38.27%),占比分别为5.88%/21.44%/25.81%/46.86%。
分业务来看,公务员收入41.71亿元(+30.15%),占比45.46%(-5.39pcts);事业单位收入14.01亿元(+58.44%),占比15.27%(+1.09pcts);教师收入19.33亿元(+60.85%),占比21.06%(+1.80pcts);综合版块收入16.14亿元(+74.93%),占比17.59%(+2.79pcts)。
中公教育承诺2018-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0/13.0/16.50亿元,2018-2019年中公教育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11.23/17.19亿元,业绩实现率120.73%和132.25%,超额完成2018年度及2019年度业绩承诺。
◆全国1104个直营机构,一线教师1.3万人,培训总学生329万人次。
截止2019年末,公司直营分支机构数量1104个(+57.49%),总员工人数3.52万人(+36.90%),研发人员人数2051人(+51.93%),一线授课老师1.35万人(+42.99%),市场人员1.13万人。
2019全年培训学生总数328.74万人次(+42.44%),其中面授培训150.82万人(+26.51%),线上培训177.92万人(+59.46%)。
◆盈利能力稳定,净利润率持续提升。
2019年毛利率58.45%(-0.63pcts),净利率19.67%(+1.21pcts)。销售费用率16.16%(-1.51pcts)、管理费用率11.97%(-2.03pcts)、研发费率7.61%(+0.32pcts)。2019年公司控费效果明显,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净利润率持续提升。
◆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化、互联网化进一步深化,在线业务收入增长133%。
公司积极布局搭建依托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智慧教学平台、3.0版交互式直播教学平台、教育私有云平台、新一代智能学习分析引擎,并依托领先的在线规模化研发和在线综合服务能力,使得公司在线教育业务获得了多倍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线上教育以及线上与线下融合教育OMO的行业领先地位。2019年中公线上培训业务实现营收10.36亿元(+133.50%)。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政府公共支出和服务人员招录规模都将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诺瑟姆曲线,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诺瑟姆曲线揭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诺瑟姆看来,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城镇化率,表征着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城市化率在25%以下,它对应着经济学家罗斯托所划分的传统社会这一阶段,即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大比重且人口分散分布,而城市人口只占很小的比重;(2)加速阶段。它的特征是城市人口从25%增长到50%乃至70%,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第二、三产业增速超过农业且占GDP比重越来越高,制造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数量也持续快速增长;(3)成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但仍有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当城市化水平达到80%时就增长变得很缓慢。
◆盈利预测、投资评级和估值。考虑到事业单位考试培训业务的回暖,以及公司在学历板块和职业能力训练板块的加速布局,我们上调21年净利润预测为37.50亿元(+47.69%),新增22年净利润预测为53.77亿元(+43.37%)。我们维持中公教育20年净利润预测为25.39亿元。当前约1400亿元市值对应20-22年P/E约为52/35/25x,维持中公教育“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招生人数下滑、经营管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