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新冠疫情逆周期政策梳理、猜想与启示:战“疫”逆周期政策,当下与未来-200310

《华泰证券-新冠疫情逆周期政策梳理、猜想与启示:战“疫”逆周期政策,当下与未来-200310(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新冠疫情逆周期政策梳理、猜想与启示:战“疫”逆周期政策,当下与未来-200310(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央地方逆周期政策战“疫”进行时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层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民生政策组合出击,呈现出重定向、多元化、顺趋势、强民生的特征;地方层面逆调节政策更强调中小微企业稳岗稳贷,区域特色鲜明,呈现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迁移的态势;地产层面,逆周期调节政策围绕因城施策展开,当下政策着力前端,新增政策或有望向后端迁移。短期货币政策或仍可期,中期产业和财政政策有望发力。逆周期政策加码下,关注分子分母共同受益的收入端四大链条(基建+新基建链、汽车+电动车链、医疗器材、金融)、分子受益的成本端行业(军工、通信、机械),以及上述两者共振的方向。
中央层面:“多管齐下”下的精准滴灌,既着力当下也放眼未来
中央层面政策呈现四个特征:1)重定向:政策以结构型为主,重点缓和疫情强冲击产业的生存压力、战略物资生产企业的产能压力、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2)多元化:货币/财政/产业/民生政策组合拳,加入再贷款/财政贴息/金融逆周期调节等非常规手段来缓解疫情冲击;3)顺趋势:新旧产业并重,再融资松绑、优化创投退出机制、加大医药产业降成本力度等政策及加快新基建建设等顶层定调,均指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4)强民生:相比SARS时期,民生政策力度更大,有助于提振消费,顺应经济结构变化。
地方层面:扶持小微下的稳岗稳贷,政策开始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迁移
地方层面政策呈现三个特征:1)重中小微;2)稳就业复产:“稳岗”字眼在地方层面逆周期政策中出现频率较高;3)区域特色鲜明:部分省份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与本土优势产业和经济结构特征相呼应,如浙江(强调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广东(放宽优秀小贷公司杠杆率限制)。此外,地方层面政策出现由供给端向需求端,由复工端向消费端迁移的趋势,佛山、广州、湖南相继提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或为未来中央政策提供线索。
地产层面:房住不炒下的因城施策,政策开始由前端向后端蔓延
地方层面政策呈现三个特征:1)中央基调稳定;疫情爆发后中央层面多次强调“房住不炒”;2)因城施策:地方层面地产支持政策频发,现存政策多数聚焦在前端土地施工,通过放宽土地出让政策限制来缓解疫情带来的供给端扰动;3)前端→后端政策蔓延:山东成为首个全省降低商品房预售条件的省份,随着复工铺开,主要矛盾由复工切向消费,新增政策或呈现由前端向后端蔓延的势头,但房住不炒中央定位下后端刺激力度料将有限。
未来政策:短期货币政策可期,中期产业和财政政策发力
从政策口吻(“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政策空间(中美利差)、政策必要性(内供外需压力超前期预期)来看,进一步货币宽松的可能性较大;中期内随着复工复产的推开,流动性脱虚入实加快下,政策发力工具将由货币政策切向产业和财政政策;潜在财政政策包括适当调升3%赤字率目标增发额外的地方专项债额度、PSL支持特定基建领域等;产业领域发力方向重点看汽车消费、新基建、高端医疗设备、金融逆周期调节。
投资启示:分子分母共同受益的收入端&分子受益的成本端
逆周期政策对于资产的影响关键在于逆周期政策在资产定价中所扮演的作用,以及当前市场的核心变量。我们认为资产受益于逆周期政策的幅度由强到弱为:基建非标>股>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非标政策风险有望缓和,基建非标或边际转暖;股票:分子分母共同受益的收入端利好四大链条,分子受益的成本端(减税降费带来利润增厚)或利好军工/通信/机械等行业。债市:短期宽松预期下估值红利有望持续,但当前绝对估值、股债相对估值、信用利差反映赔率有限,中期内随着流动性脱虚入实,逆周期政策效用下基本面修复,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的估值压力将会上升。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复工进度不及预期,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