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策略周聚焦:股市买人民币升值的账么?-211024

《东吴证券-策略周聚焦:股市买人民币升值的账么?-2110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策略周聚焦:股市买人民币升值的账么?-2110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要点:(1)复盘:201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共有6次快速升值期间,复盘发现:①外资对A股配置趋势增强,北上资金2-6个月加速流入。 ②增量资金进场推动市场上行,A股上涨概率高。 ③外资流入带来行业配置效应:食品饮料、家电、电新。 ④美元计价债务压力降低带来外债效应:化工、有色、采掘、银行等。 (2)展望和启示:①Q4外资流入预计加速,2021全年北上净流入有望达3700亿。 ②外资流入助于构筑本轮市场底部,但市场上行仍需跟踪基本面。 破局信号“稳增信号-社融回升-经济企稳”的演绎:10/18政治局会议后,发改委、财政部已释放稳增信号,往后重点跟踪11月初社融数据。 ③外资配置效应:食品饮料、家电、电新外资已加速流入,港股互联网监管底部显现;④外债效应:结合基本面景气改善,重点关注银行、建筑、汽车。 ⑤认知受益升值、但实际被证伪行业:造纸、非银、房地产。 正文摘要人民币升值期间,外资对A股配置趋势增强。 ①15年以来观测到6次人民币快速升值,均带来2-6个月北上资金加速流入A股。 ②前4次人民币升值出现在2017-2019年,这期间外资流入是A股最大的边际增量资金,外资买入“茅指数”,消费白马估值溢价持续抬升。 ③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资流入,构筑上证综指3300-3400点底部。 ④若四季度加速流入,全年北上净流入或达3700亿元。 人民币升值期间,A股上涨概率更高。 ①从资金配置效应理解,汇率升值带来外资流入,增量资金进场推动市场上行。 ②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取代外资成为主要进场资金,市场更多表现为构筑底部与后期抬升。 ③外资流入助于构筑本轮市场底部,形成资金面支撑。 ④但市场上行仍需跟踪基本面,10/18政治局会议后,发改委、财政部已开始释放稳增信号,往后转为跟踪11月初披露的社融回升趋势。 升值的行业配置效应:食品饮料、家电、电新,港股互联网。 ①外资买入对重仓行业的影响高于对A股整体的涨跌指示。 ②6次人民币快速升值区间中,外资重仓行业食品饮料、电新、家电多达5次排入一级行业涨幅前10,体现出明显的行业配置效应。 ③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家电,也是近期外资加仓重点。 ④港股互联网同时随着政策监管高峰过去,估值见底之下稳增优势显现,对外资配置而言或更具吸引力。 升值的外债效应:化工、有色、采掘、银行等。 ①人民币升值的外债效应是,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财务压力减弱,这一点在复盘中得到了验证。 ②6次人民币快速升值涨幅前10行业,化工、有色出现5次,这些行业15年至今上市公司离案债发行规模与存量规模居前。 ③结合基本面来看,建议重点关注银行、建筑、汽车,分别受益于社融筑底回升、财政发力、芯片缓解下景气改善。 普遍认知下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但被证伪的行业:造纸、非银、房地产。 ①造纸:一般认知下,汇率上升会给主要依靠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带来更低成本,如造纸,但复盘来看,历次人民币升值区间,造纸未曾进入过涨幅前十排名。 ②非银、房地产:外债占比较高,上市公司离岸债存量规模仅次于银行,但在六次人民币升值区间,仅两次涨幅排名进入前十。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蔓延风险、疫苗有效性;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通胀短期大幅飙升,货币政策快速收紧;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