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疫情催化下的“互联网+”,对批零一体化企业有哪些机遇?-200315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疫情催化下的“互联网+”,对批零一体化企业有哪些机遇?-200315(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疫情催化下的“互联网+”,对批零一体化企业有哪些机遇?-200315(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医保的互联网+模式推进加速,料将推动医院处方外流以及连锁零售行业的集中度大幅提升;门诊统筹账户有望代替以前的个人医保账户功能,处方外流打开医药零售长期增长空间;医药零售长期逻辑进一步强化,2020年有望持续兑现高成长。
为减少疫情期间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交叉感染风险,2020年3月2日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从医保端为“互联网+”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上海:上海医药及上药云健康,打造“互联网+”新零售及医药商业科技平台。上药云健康通过将各级合作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益药・云药房”的送药到家服务、医保线上支付技术三大要素结合,打通了就诊、支付、取药的全部流程。2020年3月4日“仁济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上药云健康作为仁济医院送药上门服务的合作方完成了首张处方的送药上门服务。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催化下对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敞口,主要看点仍是处方外流。考虑到目前众多分销龙头的批零一体化商业模式已初具规模,上游的生产企业、下游的医疗机构是其长期服务和合作的客户,伴随处方外流能够进行的合作机会更为明显。国药、上药、柳药(广西)等企业的批零一体化模式本质仍是发挥企业分销端的优势,以DTP和院边店的形式来承接处方外流及新特药的市场需求。其零售端主力打造的并不是门店的覆盖数目,而是“新零售”、“云药房”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来开药店,更加关注的是承接处方的能力和效率问题。整体来看,我们判断批零一体化的分销龙头在承接处方外流上具有先天优势,借助此次疫情对“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敞口,其中长期市场价值有望提升。
市场回顾:上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7.53%,跑输沪深300指数1.65pcts,医疗服务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19年预测市盈率约32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上升至3.32%。上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减持31.49亿元。其中智飞生物减持较多,减持20.05亿元;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30.30亿元。
风险因素: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2)布局全球原创新药的肝素产业龙头海普瑞等;3)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等;4)“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山东药玻和凯莱英等;5)医疗服务及商业连锁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上海医药、老百姓、益丰药房和大参林等;6)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和艾德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