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海外疫情升级,元器件涨价持续,光学行业逆市高景气-200317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海外疫情升级,元器件涨价持续,光学行业逆市高景气-200317(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海外疫情升级,元器件涨价持续,光学行业逆市高景气-200317(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战略配置价值,超跌后建议关注,重点推荐半导体、周期子行业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短期疫情或导致风险偏好降低,板块整体承压;但中长期看2020年为电子扩张阶段,板块盈利能力角度看,本次疫情期间电子板块盈利能力更高、确定性更强,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配置价值。
本周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需求迅速复苏;然海外疫情明显升级,预计全球需求短期将受抑制,长期看需求只是延迟并非消失。2月整体电子终端消费表现较差,手机方面,信通院数据2月国内手机销量同比-56%,IoT方面,我们跟踪国内线上可穿戴设备销量情况,2月份安卓端TWS耳机线上销量环比-32%。往未来看,国内疫情目前看已阶段可控,3月13日新增确诊为18人,连续一周的日新增确诊人数达两位数。3月中上旬消费电子供需两端均已有显著回暖,上游产业链复工率向好,线下门店营业率、客流量亦有明显提升。我们判断,国内需求有望快速反弹,预估2020Q1中国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约40%,全年维度中国区下滑10%。然而,海外疫情本周明显升级,3月13日新增确诊人数达7488人,仍然处于扩散阶段,美国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苹果官网于3月14日发布公告,将于3月27日之前关闭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零售店。国外需求端目前受疫情扩散影响,我们认为短期也将受到抑制,目前看可能重复国内二月的需求趋弱场面,且持续时间或将更长,影响幅度需持续观察疫情持续时间长短。我们初步预测,一季度全球手机同比下滑10~15%,二季度海外疫情影响加剧,三四季度有望恢复,全年来看手机销量或同比下滑5~10%。需要强调的是,长期看需求只是延迟并非消失,中短期内国内需求有望先于海外恢复,从更长周期一到两年的维度来看,5G等升级换代需求仍可支撑行业高速增长。
本周电子公司经营基本已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警惕海外输入病例致疫情反复的风险;三月往后主要关注交通导致的原材料缺货及产成品风险问题,龙头公司有更多优先资源。本周为疫情影响下的春节后工厂第五周复工时间,疫情在国内已经基本被控制,从复工率来看,电子企业整体落在60%-90%区间,基本已恢复到正常状态。然而,在国内疫情基本可控的背景下,海外疫情持续升级,若境外输入导致疫情在国内反复,则可能影响电子制造公司的排产节奏与下游需求。复工之外,我们认为三月往后需关注疫情全球升级背景下的原材料缺货等供应链风险,若海外疫情持续,叠加交通不畅,原材料缺货现象有可能在复工满载后半个月出现,越往下游供应链风险越大。需要强调的是,行业龙头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多优先资源,龙头公司体量大,资金最为充足,是供应商优先保证供货的对象。
本周光学公司的月度数据陆续公布,肺炎疫情影响节后行业需求及供给端复工,但光学行业依然呈现供不应求、产能吃紧的局面。2020年2月,肺炎疫情对节后行业需求及供给端复工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上游光学厂商用优异的成绩再次展现了行业的高景气度。其中舜宇光学2月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48.0%,摄像模组同比+54.6%,车载镜头同比+14.8%,客户集中拉货对冲疫情影响,2月数据仍亮眼;大立光2月营收同比+45%,工厂位于台湾生产受影响较小,疫情下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玉晶光2月营收6.93亿新台币,同比大增+214.70%,加大光学镜头行业投资;同期丘钛科技CCM出货同比+0%,但10M+及以上出货同比+82%,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丘钛科技于2020年3月9日举办业绩交流会,宣布将继续扩建印度制造基地以拓展海外市场,2020年底目标CCM产能不低于8kk/月;公司2020年整体营运目标为年底CCM产能不低于60KK/月,全年CCM销量同比增长不低于20%,10M+及以上出货占比不低于60%,扩产更彰显行业高景气度。我们持续看好2020年5G换机潮、光学元件升级带来的光学零部件出货量及价值量的增长,重点推荐舜宇光学科技、韦尔股份。
疫情升级下,关注元器件开启缺货及涨价潮,其中MLCC在3~5月份具备涨价基础全年有望保持景气;LCD面板三月已涨价8-10%;半导体存储器价格连续两月上涨,后续价格仍有上涨动力。全球MLCC主要产能在中国大陆,国巨苏州园区占集团约70%,春节后疫情防控要求下复工慢、复工难问题出现,2月底仅能恢复到40%左右的水平。行业库存水位处于历史低位,国巨库存已经低于30天,公开表述价格将适度反映供需。我们判断大概率3月份开始MLCC原厂价格将有所上涨,本轮提价幅度有望达到20~30%。当前中国大陆MLCC厂商市占率仍较低,受益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标杆企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风华高科:产能150亿/月规模最大,我们预计2020年新增55亿/月。公司公布75亿元扩产项目拟新增450亿颗/月高端MLCC。公司受益MLCC涨价的弹性显著,估值亦具有吸引力。(2)三环集团:电子陶瓷专家,确立MLCC作为长期战略,2019年底产能40亿/月,我们预计2020年达到100亿/月、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再翻倍。公司受益垂直整合毛利率高企,有望后发先至拓展安防、基站、手机应用。另,上周AVC公布3月TV面板价格快报,多重主流中大尺寸LCD面板价格再次上涨,其中32/43/55/65涨幅分别为3/4/7/6美金;我们认为涨价仍可持续,因为极端情况下,若全球疫情持续升级,则会使得供需两端都收缩,且供给端的收缩可能大于需求端,这主要源于疫情较重的韩国产能占比高,持续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其三,根据我们跟踪的DRAMX价格数据,自2019年12月DRAM价格触底至今,DRAM现货价格已上涨约20%。从周期来看,存储器周期约3~4年,上次DRAM价格低点在2016年中,上次高点在2018年初,目前DRAM价格仍然处于历史周期底部区间。供给端前期产能扩张节制以及部分产能转向CIS,预计2020年DRAM和NANDFlash产能扩增幅度分别为+3%、+9.1%,需求端疫情刺激云服务器需求增长,部分对冲了智能手机和PC销量下滑,叠加单机存储器容量增长,在疫情影响的悲观假设下,预计2020年DRAM、NANDFlash需求同比+13.53%、+26.06%。我们认为价格后续仍有上涨动力。
大基金一期成效显著,预计各领域龙头企业仍为二期重点对象。2014年成立的大基金一期规模1387亿元,撬动约5000亿元左右的产业和地方资金,其中包括2014~2017年间国内20个省市成立的地方基金,总额3000亿元左右。2019年10月成立的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2041亿元,预计还会带动5000亿~7000亿元地方和产业资金。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大基金一期成立的2014年到2018年,国内半导体销售额从3015亿元提升至6532亿元,四年CAGR=21%,高于全球约10%的增速。一期投资的二级市场目前上市企业总营收从2014年的不到300亿到2018年超过1000亿,四年CAGR=36.9%。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给率仅15%左右,2018年集成电路占我国进口总额的14.6%,仍然具有显著的发展空间。投资方向来看,大基金一期累计决策项目达到70个左右,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比重分别是63%、20%、10%、7%。我们预计各领域龙头企业仍会成为大基金二期重点投资对象,预计制造环节占比仍然最大,重视设计、材料设备,增加新兴应用方向如智能汽车、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封测领域预计继续支持先进封测领域。
市场回顾与策略展望:本周(2020年3月9日至3月13日),A股中信电子行业指数下降6.32%,跑输沪深300指数0.44pcts,跑赢创业板指数1.09pcts,跑赢中小板指数0.48pcts,跑输上证综指1.47pcts。电子板块在中信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20/30,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9.16%,台湾电子指数下跌9.93%,恒生资讯科技业指数下降8.56%。沪深300下降5.88%,上证综指下降4.85%,中小板指下降6.79%,创业板指数下降7.40%。本周A股电子板块行业PE为64.23倍,较沪深300估值溢价449.47%;港股电子行业PE为27.50倍。
风险因素:板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