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疫后消费行业选股专题报告:三位一体观消费-200317

《光大证券-疫后消费行业选股专题报告:三位一体观消费-200317(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疫后消费行业选股专题报告:三位一体观消费-200317(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内疫情逐步缓和,受到冲击的消费需求有望逐步得到恢复。在疫情过后,哪些公司能更好的抓住消费需求回补的机会?我们对历史上需求受到冲击后消费行业的不同股票的表现进行了量化测试,构建疫情后消费板块选股组合,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新冠疫情对消费影响程度或大于“非典”。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比“非典”更强,采取的隔离措施更早、更广、更严,且恰逢春节长假,对节日和旅游消费冲击较大。同时,与03年刚加入WTO有外贸红利、逢汽车普及井喷期、房地产市场处于快速发展初期不同,化妆品、汽车和石油制品消费、地产链消费或都难像当时那样能基本不受影响。
部分龙头公司或受益行业整合。基于非典时期的数据,通过对消费行业部分龙头公司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龙头公司通常在产业链内具有更强势的地位,对上下游具有更强的占款能力,在受到需求冲击时可受益于更强的资金优势,并可在疫情后更快的抓住需求反弹机遇。除此以外,具有更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固定支出的企业在需求波动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高增速行业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行业来看,市场容量饱和的行业通常受到冲击更明显,高增速行业具有相对优势。如“非典”期间,受益于中国刚加入WTO以及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支撑,化妆品、家电、建材等受负面冲击相对较小。
疫情结束时期更需关注企业可变成本、占款能力、盈利改善方面的特征。通过因子测试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特征重要性检验,我们同时从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角度测试不同财务指标对消费股受冲击后的走势预示能力。其中,固定资产占比、经营负债率同比、毛利率同比、应计利润同比、固定成本占比同比、股东权益对固定资产比率等指标同时在因子测试中以及分类模型特征重要性检验中显示出较强预测能力。验证了高可变成本、强占款能力、盈利改善等关键指标在疫情后时期的选股能力。
综合指标对消费行业需求受冲击后的场景具有较好选股能力。按高可变成本、强占款能力、盈利改善三个维度等权加总的指标构建组合。在2003年SARS疫情结束后一个季度超额等权基准1.8%。同时在包括其它需求受冲击后的15个场景测试中,组合跑赢基准11次,平均每季度超额收益1.8%。
风险提示:结果均基于模型和历史数据,模型存在失效的风险。同时最终组合仅针对特定场景,未必适用于其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