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水资源环境是专项债亮点-200317

《华创证券-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水资源环境是专项债亮点-200317(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水资源环境是专项债亮点-200317(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专项债或将加大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专项债是地方政府规范化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政策倾斜性较为明显。2015年至今,专项债全年发行量仅0.49万亿,2019年规模已扩张至2.20万亿,四年CAGR达46%。去年11月以来,财政部共计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2900亿元,截至3月14日,已发行9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9%,我们对2018年至今的专项债投向领域进行了详细统计,发现:1)2020提前批专项债流向基建比例大幅增加,将近70%;2)不考虑土储棚改,其他专项债结构变化不大,但由于调整过后的总发行量仅占实际总发行量的35%左右,故量的变化依然十分明显;3)环境领域投资持续增长:2018-2020Q1(截至0314),投入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领域的专项债额度各为535亿、1101亿、1397亿,各占总发行量3.9%、5.0%、14.5%,去除土储棚改后的占比各为11.5%、13.8%、14.5%,可以看出,两种比较方式下,环境领域投资的占比都在提升,且额度增加更为明显。
专项债是公共建设投资模式的又一重要探索: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匹配是城投债、PPP等多种基建模式不断被开发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近年来金融去杠杆、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规模的背景下,又都受到一定限制。专项债在发行主体、资金使用、还款来源等细节方面均有明确规定,其发展路径或将有别于过去其他模式的野蛮生长,助力基建投资模式健康化发展。我们对比了专项债和城投债、PPP模式的不同点,整体来说,专项债推进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显性化,项目审批以及资金的使用、偿还都更具规范性,基建项目的推进效率预计会好于之前,但对比不意味着对立,我们认为三种模式未来存在混合使用的可能,模式进化有助于基建投资落实到实处。
审批投资的三次高峰怎么看?近两周(0302-0315)审批投资单周值均超万亿,创2019年9月末以来新高。我们认为审批投资额大幅放量有两点意义:1)地方积极上报项目,发改委审批加快,基建逆周期调节项目储备较充足;2)2019年初至今,仅有三次天量项目审批,一次是2019年9月,两次是2020年3月。2019年9月,除了单周基建审批2.95万亿的天量外,还有国常会开会要求加大逆周期调节,新增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储和棚改,基建逆周期调节在资金和执行力上有了很大变化;这一次恰逢疫情之后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继续加码之际,2020年3月连续两周基建审批又是天量的超万亿,我们认为天量的审批和政策的加码往往相伴而生,基建作为经济托底的抓手势必要行动起来。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1)高弹性的设计龙头苏交科、中设集团;2)低估值、业绩稳健的基建央企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3)受益于环境投资增长的东珠生态。建议关注:文科园林、绿茵生态。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专项债发行与使用不达预期,资金落实情况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