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7省开启心脏起搏器集采,关注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个股-211023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7省开启心脏起搏器集采,关注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个股-211023(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7省开启心脏起搏器集采,关注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个股-211023(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期行情回顾本期(10.18–10.22)上证综指收于3582.60,上涨0.29%;沪深300指数收于4959.73,上涨0.56%;中小100收于9627.11,上涨0.92%;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1100.20,下跌1.3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 7个二级板块中,生物制品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重要资讯10月18日,陕西省医保局下发《省际联盟省(区、兵团)心脏起博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实施方案》,本次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湖南、广西和海南7省开展心脏起搏手术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全部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此次联盟采购,遵循以量换价原则。 采购量基数根据联盟省(区、兵团)医疗机构报送的需求量,结合上年度使用量、临床使用状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核定;约定采购量按联盟省(区、兵团)医疗机构报送的采购总需求的80%累加得出。 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调研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了解新冠病毒药物临床试验、审评服务等情况,并召开相关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听取药物研发工作的意见建议。 孙春兰强调,要组织专家对现有研发药品进行认真遴选,分类给予支持和指导,对于临床数据完整的,及时推动审批上市;对作用机制明确、潜在疗效明显、安全性好的,及早介入支持开展临床试验。 要统筹做好境内外临床试验,加强境内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有效利用,引导企业有序做好境外临床研究,加快试验进度。 中医药在患者救治方面的疗效明确。 要借鉴青蒿素研发和取得国际认可的经验,组织优势团队协作攻关,获得高质量临床循证证据,科学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筛选或改良出针对性更强的方药,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要提前制定药物生产、储备计划,做好相关准备。 要依照科学程序和国际认可的标准,扎实推进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等工作,强化研发生产使用全过程监管,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经得起检验。 核心观点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本期下跌1.33%,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 7个二级板块中,生物制品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疫情方面,海外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有所反弹,近期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维持在40至50万人左右,英国、俄罗斯等国新增确诊病例人数有所增加。 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内蒙古等多地发现本土病例。 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我国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全国多个省份均已开启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计22.43亿剂次。 消息方面,10月18日,陕西省医保局下发《省际联盟省(区、兵团)心脏起博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实施方案》,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湖南、广西和海南7省对心脏起搏器开启集采工作,心脏起搏器为三类医疗器械,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刺激电极接触心脏,使心脏兴奋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部分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的目的。 心脏起搏器通常可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 本次心脏起搏器的集采范围为双腔起搏器,市场使用的广泛程度高于单腔和三腔,市场平均价格在4万至5万元,本次对于心脏起搏器采购量为联盟地区的医疗机构报送采购总需求量的80%,采购周期为2年。 我国目前心脏起搏器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上市获批的产品较少,海外企业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本次陕西等7省开展的省际联盟集采和9月8日的京津冀地区联合自愿加入的黑、吉、辽、蒙、晋、鲁、豫、川、黔、藏等地区开展的“3+N”联盟集采均对心脏起搏器开展了相关集采工作,相关国产企业有望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实现以价换量,提升边际效益,扩大市场份额,国产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国产产品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长期推进逻辑进一步确定,随着药、械带量采购的逐步开展,我们认为医药市场将会加速分化,一方面,国产替代提速;另一方面,龙头效应将会加剧。 短期来看,密集发布的集采相关政策已经很难对医药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我们维持此前的确认政策底的观点,医药行业整体或迎来布局良机。 同时,三季报行情逐步开启,建议关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同时需要注意规避业绩失速的个股,尤其是高估值个股。 三季报情况方面,从目前医药生物行业已公布的70家上市公司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报情况来看,48家医药上市公司预告净利润为正增长,占比为68.57%。 其中,预告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在0%-50%的公司有12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在50%-100%的公司有12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在100%以上的公司有24家。 医药行业估值分化加剧,中长期来看处在阶段性相对低位,业绩确定的低估值二线蓝筹或迎来买入良机。 受原料药涨价、疫情需求释放和创新药转型驱动,预计很多企业在2021年会呈现出较高的业绩基数和成长性,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成长的可持续性。 长期来看,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长期推进逻辑不变,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复星医药、信立泰、恩华药业、科伦药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欧普康视和鱼跃医疗等;3)对药械降价免疫的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盈康生命等;4)不受医保约束的消费类医药企业,包括成长消费类、疫苗类和保健类等领域,建议关注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和片仔癀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