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

上传日期:2021-10-25 08:08:25 / 研报作者:杨诚笑2022年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3名
2021年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4名
2021年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0年水晶球有色金属 最佳分析师第4名
2020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20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19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9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9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第5名
2018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第2名
潘暕2022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1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21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0年水晶球电子 最佳分析师第4名
2020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20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19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4名
2019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5名
2017年水晶球电子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7年水晶球电子最佳分析师第2名
田源2022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3名
2021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4名
2021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20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20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2019年水晶球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9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第5名
2018年水晶球有色金属最佳分析师第2名
2017年水晶球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3名
2017年水晶球有色金属行业最佳分析师第2名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pdf
大小:29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

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
文本预览:

《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博威合金-601137-业绩短期承压,车辆电动化驱动长期增长-211025(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30.95%;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5.65%。

2021Q3单季营收24.03亿元,同比增长34.55%;归母净利润9958.85万元,同比增长-1.49%。

新材料业务:公司新材料板块因销量增长及产品价格上升,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1亿元。

车辆电动化趋势大幅提升合金铜用量,新增产能加速公司盈利释放。

据国际铜业协会统计,传统汽车内燃机用铜23公斤,混合电动汽车用铜40公斤,插电混合电动汽车用铜60公斤,电动汽车用铜83公斤。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是合金铜的一大重要的应用领域,根据台湾工研院的研究数据,上游材料成本占台湾连接器厂商的总生产出成本的比重大约为49.6%,而其中以合金铜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占材料成本比重最大。

随着未来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车用高压连接器和高速连接器的用量有望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拉动合金铜材的用量。

为把握战略性机遇,公司积极投入新增产能建设,截止至6月30日,公司的在建工程总额由年初的14.46亿元提升至年中的22.18亿。

公司在建新材料项目包括:1)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大部分设备已进入试产阶段;2)6700吨铝焊丝项目,已经入试产试销阶段;3)越南年产3.18万吨特种合金棒、线制造生产线和2万吨特种合金带材成品制造生产线项目,分别处于施工、设备安装、及暂停实施状态。

新增产能的释放将助力公司抓住合金铜需求的扩张机遇,实现盈利能力质的提升。

新能源业务:公司新能源业务持续受海运运费、原材料涨价等外部因素影响,三季度亏损2135.39万元。

成本短期影响因素或将持续,新能源技改项目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海运费依然居高不下,短期内仍将持续;以硅料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持续供不应求,在价格大幅上涨压缩利润的同时,也存在采购紧张供应不足的问题。

中长期看,随着海外疫情缓解和硅料产能释放,成本问题终将缓解。

公司为满足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的成长前景持续开发新技术,确保公司光伏产品的转化效率始终处于全球技术的第一梯队。

公司对电池车间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电池片规格从166升级到可兼容182/210,同时将产能从原来的700MW提高到1GW。

总体来看,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车辆电动化趋势,新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短期内,受制于海运运费及原材料价格高涨,公司利润备受挤压。

但成本端短期因素终将缓解,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和新能源技改项目推进,公司利润将逐步修复。

盈利预测:受成本高涨影响,将公司21-22年归母净利润由7.51、8.96亿元下调至3.49/5.42亿元,预计23年为7.7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4/0.69/0.98元/股,动态PE分别为32.30/20.79/14.52倍。

在车辆电动化趋势及高端产品释放的背景下,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