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地方国企融资专题研究:疫情冲击下地方国企融资如何?-200325

《中诚信国际-地方国企融资专题研究:疫情冲击下地方国企融资如何?-200325(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地方国企融资专题研究:疫情冲击下地方国企融资如何?-200325(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
2020年以来企业融资政策新变化
货币政策延续结构性宽松,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冲击,融资提效严守风险
资本市场顶层设计优化,金融监管持续完善
现阶段地方国企融资特点
银行信贷占比超四成,疫情冲击下信托融资明显收缩
从存量融资结构看,较为依赖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占比较低,银行信贷占比超四成;从新增融资结构看,疫情冲击下信托、租赁等对于跨区域现场尽调较为依赖的融资方式收缩较为明显。
债券发行显著上升且以超短融为主,发行成本持续下行
发行规模及净融资额逐年增长,债券类型以超短融为主,非公开公司债占比明显增长,发行利率整体下行,利差多数收窄。
债券违约整体可控,海外美元债不确定性加大
地方国企债券违约整体可控,违约主体数量、债券规模占比较小;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叠加中资美元债市场快速扩容背景下,海外美元债不确定性加大。
增发和配股为股票融资主要方式,IPO募资占比下降
股票市场中,地方国企融资占比相对较少,增发和配股为地方国企股票市场主要融资方式,地方国企IPO募资占全市场比重稳步递减、增发及配股占比呈上升走势。
行业及区域性融资分化显现,信用等级有所上移
从融资主体结构看,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较发达区域地方国企新增融资规模较高;地方国企债券发行人中以中等级别为主,并呈现向高级别上移趋势,且级别调高的发行人以城投企业为主。
地方国企融资发展趋势及建议
趋势:成本下行,非标转标,分化加剧
1、结构性宽松延续,融资成本下行空间仍存。
2、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非标转标趋势不改。
3、融资分化持续加剧,马太效应凸显。
建议:创新工具精准支持,底线思维严守风险
1、从地方国有企业角度:加强对全球经济局势的研判,充分考虑现阶段金融、贸易及汇率等不确定性冲击,树立底线思维。
2、从地方政府角度:加强财政金融资源统筹管理,严守极端情况下流动性踩踏引发的债务危机。
3、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受全球疫情及经济波动明显的行业及区域企业的财税及金融支持,探索融资工具及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加快地方国企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系列严厉管控措施下,我国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伴随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外部扰动持续加大。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融资面临重重挑战,其中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当前各地区复工复产的主力军,其资金融通状况对于地方当前稳增长、稳基建、稳就业及守住风险底线均至关重要。本文从现阶段融资政策新变化出发,对疫情冲击下地方国企融资呈现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并对改善地方国企融资状况提出建议。